当前位置:国易堂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分享到:

冬至

冬至时民间风俗

2014-04-07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冬至 | 点击:

冬至时民间风俗

冬至,不但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因此冬至可谓是众多节气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一个。

冬至节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换,是上天所赐的福气。汉朝把冬至作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依例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因此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听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亲朋皆以美食相送,互相拜访,愉悦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及至唐宋,与岁首同等重要。在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袓。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百官须向皇帝呈递贺表的礼仪,且还要互相投刺庆贺,仿若元旦一般。

祭祖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袓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袓,意为请神明和袓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袓,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在我国台湾还有着冬至用九层糕祭袓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袓,以表不忘先袓。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到袓祠中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袓先,俗称“祭袓”。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祭袓的宗亲们。大家开怀饮酒,相互联络久别疏远的感情,称之为“食袓”。冬至节祭祀袓先,在台湾一直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饺子

在我国此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

张仲景有句话:“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此时,正值冬季,大雪纷飞,十分寒冷。白河两岸老百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

张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建起医棚,在冬至那天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用水煮,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似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问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形状,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冬至团

在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

肉、菜、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红豆米饭

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仍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渊远流长,相传源自汉代。据说,汉高袓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极为鲜美,十分称赞。自此之后,冬至吃狗肉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习俗。现在,人们在冬至日,都会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物,期盼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赠鞋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24jieqi/dongzhi/6944.html


冬至推荐
离卦卦辞,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离卦卦辞,离:利贞,亨;畜

离卦卦辞,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卦辞释义 畜:畜养。牝牛…

未济卦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

未济卦卦辞:未济:亨;小狐

未济卦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人生启示 本…


周易算命最新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论四季气色: 1、春季(五行属木),…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1、金形(一)兼火局,白中带红(微…

国易堂阅读排行
热点专题
Copyright © www.guoyi360.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易堂 | 周易算命 | 易经算命 | 生辰八字 | 算命最准的网站 | 网站地图 | RSS | 鲁ICP备2020040142号-13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