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术典籍《月波洞中记》的作者不详。书前有序,谈及流传云广始自钟、吕之太白山石室中,有逸人陈仲文传之三乡张仲远,余因得之而不敢隐,故传于世,斯诚神异术也。又云相术九篇乃老君题在太白山鸿灵溪月波洞中七星南龛石壁间,如有志人念得斯九章,精通其象,广拜道术,赤乌二十年七月二十三日序。赤乌是三国吴大帝孙权的年号,序中提及吕洞宾,这就露出破绽,因为三国时人是不可能知道唐朝吕洞宾的,何况赤乌年号仅十三年,序中却多出了七年。不知什么原因,作序者对基木的历史知识都搞错了。既要作伪,又明显露馅,令人费解。
《月波洞中记》大约成书于宋或宋以前,因为它始载于郑樵《通志艺文略〉和晃公武《郡斋读书志》,元人修的《宋史艺文志》也记载其名,明人修的《永乐大典》载录其书。《丛书集成新编》题吴张仲远传本,宋潘时竦刊行。
《月波洞中记》未列篇目,但内容却很有层次,依次为:仙济观人必观志趣;九天元征观人先视其者。头者,五脏之主,百体之宗;冥度观察骨气和神气;灵岳观人精神气色才智骨法;幽隐观人气血毛发;河岳观人面部;心隐观人心性;贯德观人神气;玉枕观人后脑;耳限十五年观耳;眉限四年观眉;眼限年六观眼;上下唇观嘴唇;论八限观眉耳额鼻的关系,等等。
《月波洞中记》还专门论述断及第,如面壮,上耳有圆珠,额似熨平,眼中秀有神,初年及第,还有中年及第、老年及第、及第之后的官阶。我们知道,科举是隋唐时代产生的,而《月波洞中记》既然记载了科举,就不可能成书于三国。
《月波洞中记》论述形神关系云盖形丽于骨面神宅于心,者形之主,形者心之器也。神主其心,心主其形。形体端足,魂魄周全。四体屈伸,精神不散。这就强调了物质的第一性,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
《月波洞中记》强调综合观察法,主张设九成之术以观之,一曰精神,二曰魂魄,三形貌,四气色,五动止,六行藏,七瞻视,八才智,九德行。观相要察五岳四渎,所谓五岳者,颐为恒岳,额为衡岳,鼻为嵩岳,左额为泰岳,右额为华岳。所谓四渎者,眼为淮,耳为江,口为河,鼻为济。高成曰岳,深厚曰渎。
《月波洞中记》倡导观察心理:夫欲相之,必先试之性行相处,乃得其真。欲知其性行者,察之之眼,验之于口,则可见矣。心者,神明之舍,目其核也。其神内守,而其外明鉴,故观其眼,可以知其心矣。相术应在我国古代心理学中有一席之地。现代心理学家以相术有浓厚的迷信色彩面忽略其在心理方面的探讨,这恐怕是有失偏颇的。
《月波洞中记》还认为面相与身体状况有关,地仓有黑气者,噎食病死;地阁有黑气者,主酒食有毒。还认为肚脐与福寿有关,脐乃一身脉胳所聚之地,欲得深大。深大者福寿之人也,浅小者极下愚。脐与人体内脏到底有什么信息关系,尚待探讨。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xsdj/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