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藏干是古书上记载并流传至今的,它在实际预测中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古书记载的来源,总结如下。
八卦六爻中,有天地人三才之论、阴阳之分,四柱中的天干地支也是如此。天干主外、为阳、为天;地支为内、为阴、为地,人在天地之间,故地支所藏之干为人。所以天干为天元,地支为地元,地支中之干为人元。三者的关系在四柱中即有相生,又有相克;即有相帮,又有相制,各主其事,各尽其能。地支藏干的理论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科学观,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相抱"、 “互有对方”的宇宙万物规律的观点。
十二支循藏,就是每个地支藏着一个、两个或三个天干。这些藏干里还有一个本气、中气、余气(杂气)的概念和区别。一般来讲,地支五行与藏千五行相同的为本气,地支五行与藏干五行相生的为中气,地支五行与藏干五行相克的为余气。
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地支循藏的内容,初学者也不必马上去背诵,因为.地支循藏的运用还是比较复杂的,可以留到以后有基础了再来研究和运用。
子中藏天干一癸 。
丑中藏天干一癸辛己。
寅中藏天干一甲丙戊。
卯中藏天干一乙。
辰中藏天干一乙戊癸。
巳中藏天干一庚丙戊。
午中藏天干一己丁。
未中藏天干一乙已丁。
申中藏天千一戊庚壬。
酉中藏天千一辛。
戌中藏天干一辛丁戊。
亥中藏天千一甲壬。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又编有地支循藏口诀如下: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并已土,未中乙木加已丁。
申藏戊土庚行壬,酉中辛金独丰隆。
戌藏辛金及丁戊,亥中壬水甲木存。
地支循藏的运用,是较高层次的学术内容,初学者先可不做深人研究,先不管地支的藏干,还是先看天干和地支。天干和地支的旺衰搞清楚了,暂时也用不上藏干,如果天干地支搞不清楚,加上藏干也就更糊涂了。
例如:壬子 壬子 壬辰 庚子
这个四柱,子水多,子中藏癸水,但是我们一看四柱,水旺水多,子水为水,藏干还是水,所以看不看藏干也差不多了。
再比如:甲寅 丙寅 甲 甲子
这个四柱,有两个寅木,我们只要知道寅为木就行了,暂时不用去管寅中藏甲丙戊,因为甲是本气,丙戊是中气和余气,丙戊的分量是比较少的,对四柱旺衰的影响是不大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大的平衡。
对于初中级水平用不用藏干的问题,我的-一个比喻是,比如打靶,你是一个新手,50 米的靶你都打不中,还用去打100 米的靶吗?八个字你都看不明白,还要加上藏干,不是更糊涂啦!再比喻,我们在50米的地方已经看清楚了问题,还用得着跑去100 米的地方再看一次吗?那么更细节的东西,更内在的细微联系只能是等我们将主要问题、基本问题解决了,有时间、有功夫再去研究。
还有一条也是许多初学者容易弄糊涂的地方,就是关于藏干的排列顺序,有些书的排序不完全相同,其实这个顺序大家不用太在意。因为一直以来大家都是将藏干排列在地支下面,为了方便分析,就将藏干本气排在地支正下面,这样再横着看下面一排藏干,本气就不是排在第一位了。而我们有些人写书时,为说明藏干与地支的关系,当然将本气排列在第一位了。 所以我们只要掌握上面说的本气、中气、余气(杂气)的分类方法才是最关键的。
比如:寅藏甲丙戊,写书论述时为说明甲是本气,就将甲排在第一,但是在排四柱时,可能排成丙甲戊,而这样排列则地支寅与藏千之甲(本气)刚好正对一列,上下对齐,便于分析。
对于这一章的生克制化的具体运用,必须要等到我们掌握了判断四柱旺衰及取用神以后,否则举例也是无益,所以这里没有举实例,实例运用待后再论述解析。在目前,大家先只要了解这些理论条件就可以了。
生克制化的实例,很多资料都是在这一-章节中引用,但是我以为,生克制化与四柱旺衰、喜忌等有直接的关系,还没有学习到判断四柱旺衰和取用神的内容,提前来分析生克制化的内容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此章实例在后面章节单独再论述。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szbz/9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