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十二地支
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
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
将记录时间的符号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分别与方位、五行、十二生肖组合,这是占卦的基础。在以后的占法中,依方位起卦或依年月日时起卦等多种方法中,都要灵活运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方位、五行等属性。
天干,亦称“十干”、“十天干”、“十母”。是古代表示年、月、日、时的符号。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其中的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
天干有其含义,《汉书•律历志》是这样解释的:
甲,出甲于中;乙,奋轧于乙;
丙,明炳于丙;丁,大盛于丁;
戊,丰茂于戊;己,理纪于己;
庚,敛更于庚;辛,悉新于辛;
壬,怀任于壬;癸,陈揆于癸;
《说文解字》是如是阐释天十的: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
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
丙:往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
丁:夏时万物皆丁实。
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
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
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
辛:秋时万物成而熟。
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象人怀妊之形。
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把天干与五行及方位相配成圆图,即如下图所示:
天干配五行图
地支,亦称“十二支”、“十二地支”、“十二子”,别称“岁阴”、“十二辰”。是古代表示年、月、日、时的符号,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两、戌、亥的总称。支,指树枝。《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支,犹枝也。”司马迁在《史记》中相对于十干十母,称十二支为十二子,《史记》的解释是这样的:
子:言万物滋于下
丑: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
寅:言万物始生,蟥然也
卯:言万物茂也
辰:言万物之虫也
巳:言阳气之已尽
午:阴阳交,故曰午
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言阴用事,申则万物
酉:万物之老也
戌:万物尽灭
亥:荄也,阳气藏于下也
《说文解字》是如是解释地支的: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
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物,像手五形。
寅: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也。
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像开门之形。
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
已:己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午:牾也,五月阳气牾逆阳,冒地而出也。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象木重枝叶也。
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东。
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酹酒。
戍:天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人地也。
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寓意详解
在农历月份上,我们通常用地支分别代表十二月。一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在一天中,我们也通常用地支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子时23点-1点;丑时1点-3点;寅时3点-5点;卯时5点-7点;辰时7点-9点;巳时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19点;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在五行和方位上;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tgdz/tgdzxj/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