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一下“飞伏说”。宋代朱震日:
伏爻何也,日京房所传飞伏也。乾坤、坎离、震巽、艮兑相伏者也。见者为飞,不可见者为伏。飞方来也,伏既往也。《说卦》異“其究为躁”,卦例飞伏也。太史公《律书》日:“
冬至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此论复卦初爻之伏巽也。
朱震解释飞伏说比较得简略。就京氏易学飞伏说的理论依据而言,其立足于阴阳二气变易学说,认为天地间一切的事物和现象,都是阴阳二气消长的结果,阴阳二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如《京氏易传.乾》日:“六位纯阳,阴象其中。阳为君,阴为臣;阳为民,阴为事。阳实阴虚,明暗之象,阴阳可知。”《京氏易传.坤》日:
阴中有阳,气积万象,故曰阴中阳。”《京氏易传.晋》日:“六爻交通,至于六卦阴阳,相资相返,相克相生。”可以说,京氏的~飞伏说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形象化的诠释。就卦象而言,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卦两两之间.何以为“相伏”?就是因为彼此都互为相反之卦。朱震指出了京氏的飞伏说包含着“卦之飞伏”与“爻之飞伏”两种情况。实际上,“爻之飞伏”只是“卦之飞伏”的进一步具体化,以便为占筮提供更加精确的情况分析。关于京氏飞伏说,前人已经作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徐昂将京房易学的飞伏情况归结为四种义例:
八宫中阴阳相对者互为飞伏。如乾坤相互、震巽相互、坎离相互、艮兑相互。此一例也。
八宫所化生之卦,自一世至五世,前三卦与内卦飞伏,后二卦与外卦飞伏,如乾官一世垢卦飞伏在内異,二世遁卦飞伏在内艮,三世否卦飞伏在内坤,四世观卦飞伏在外巽,五世剥卦飞伏在外艮。此又一例也。
游魂卦由五世外卦魂复于第四爻,归魂卦由游魂内卦魂返于第三爻,各与为飞伏。如乾宫游魂晋卦九四,由五世剥卦外艮六四爻变来,与艮为飞伏。归魂大有卦九三,由游魂晋卦内坤六三变来,与坤为飞伏。此第三例也。
八宫所辖诸卦世位所当之爻,各与本官为飞伏。如垢卦隶乾官第一世,世位在初六爻,与乾宫初九爻为飞伏。遁卦隶乾官第二世,世位在六二爻,与乾宫九二爻为飞伏。此第四例也。就形式理论分析,自有区别;而究其本原,固相同而无或异也。
京氏易学的飞伏说,可能是在受孟喜、焦延寿等人卦气说的影响下提出来的。所谓的卦气理论,实际上就是阴阳二气说的一-种数术化的产物。按照卦气理论,阳气极盛的时候,阴气已开始伏藏在其中;阴气极盛的时候,阳气已开始萌芽于其中。《易经》作者已有此思想的萌芽,如《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本为阳物,按上六为阴气极盛之时,阴气极盛则必然返下,与阳气交接,故其爻象为阴阳相战之象。《京氏易传●小畜》日:“夏至起纯阴,阳爻位伏藏;冬至阳交动,阴气凝地。阴阳升降,以柔为刚。”
这里阴阳二气的一“起”一“伏”、一“动”一“凝”的说法,就是京氏飞伏说的理论依据。
如果说京氏易学的世应说,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爻位说;那么,京氏易学的飞伏说,则是对易卦爻变理论的拓展,其对于易学的意义而言,即使人们更加注意研究爻位之间的关系,又更加注重卦与卦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并且京房又将社会阶层等级比附爻位,从而赋予《周易》易卦占筮系统更多的意义。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qw/xgz/9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