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的根本,但是阴阳五行并不是阴阳家的专利,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与阴阳家的诞生也没有必然的关联。因此,在追溯阴阳五行观念的源起及早期发展之后,还必须对阴阳家的涎生和对阴阳五行观念的运用与发展加以考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学派。后来的史学家对此加以分类,而冠以各种名称,如道家、儒家、阴阳等等,以示各学派之不同。现在所知的对学派加以分类的第一人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按照司马谈的说法,阴阳家是讲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时等数度之学和五行之说。司马谈勾勒了各家之学的梗概,但是没有追溯各家的源起(仅就所能见到的文献而言)。司马谈之后的第二人是刘歆(公元前46年?一公元23年)。刘歆在司马谈所分阴阳、儒、道、名、法、墨六家之上又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共称十家。刘歆认为小说家很不重要,“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刘歆也是第一次系统描述各家的起源。刘歆的观点,就是“诸子出于王官”。
刘歆“诸子出于王官”的说法很有影响。后来的学者,如章学诚(1378—1801),章炳麟(1681—1936)等都对它有所发挥。这一理论的要义是认为在诸子百家兴起以前,官师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末期,由于天子失政周室衰微,王官散于民间,诸子之学兴起。诸子之学都由其王官之学而来,都各与某官有渊源关系。按《汉书•艺文志》所载刘歆的观点,黹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礼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对刘软等人主张的“诸子出于王官”说,胡适曾提出过强烈的批评,认为刘歆完全错了。他认为诸子之学都是立说以救时弊,与王官没有什么关系。冯友兰则持调和的观点,认为刘歆大体上不错,但也有不对的地方,如他把各归一“官”,有时也是任意的。对于“诸子出于王官”的问题,冯友兰的说法比较合理。他认为春秋以前即周朝原来的社会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社会,贵族养着一班专家即有专门知识的人才替他们办事,后来由于社会变动,贵族政治被破坏,贵族流为平民,而所养的专家就大多孝业而散在民间。这些失业的专家原来都是官,有的是周王室的王官,有的是诸候国的小官;失业之后在民间抱着自己的专门知识混饭吃,于是不同于官学的私学兴起。诸子之学就这样产生了。诸子之学出于混饭吃的职业,而这职业是出于“官”,所以诸子出于官。当然也有的职业与旧日的“官”不相应的,是新职业,而有的是出于这新职业,所以不应该都具体指定某一家出于自某一官。
按照刘歆的说法,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冯友兰对此的修正是认为阴阳认为古代贵族多养有巫祝术数专家,后来资族政治崩坏,这些专家流落到民间,靠卖其技艺为生,就成了方士。司马迁说方士传阴阳家邹衍之术,实际应该是邹衍之术出于方士。对此,我们认为基本上成立的。但是,方士是否源于贵族所养的巫祝术数专家还需要进一步梳理。
讲方士的兴起,必然要讲“士”阶层的兴起,因为方士是士的一种。对于士阶层的兴起问题,近代的研究可谓多而又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可以肯定的一个历史黎实是,士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方士阶层的出现也是在这时期,方士所做的书主要也就是巫祝术数之类。那么做这种职业是否都是原来的贵族所养的专家呢?可以说是,也可说不是。可以说有一部份是原来贵族所养的专家即在政府里供参的官或职员,有一部分则是原来只是业余从寧或者说兼职的人员,后来才以此为职业的而成为方士。
《汉书•艺文志》根据刘歆的《七略•术数略》将术数(或称数术)分成六种即天文、历谱、五行、荇龟、杂占和形法。又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天文,是“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历谱是“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五行,“其法亦起五德始终,推其极则无不至”;蓍龟,就是占筮和龟卜,杂占,“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就是根据物象来推吉凶,如梦占之类,形法,包括相术及堪舆等等。这六类术数,可以说已将当时和此前的种种都已囊括在内。这些也确实是由某些职官如史、卜之类的执掌的。这些职官后来流落民间而成为方士。但是,这并不能排除官府之外民间也有这方闻的专家。因为这些东西原来就是从民间来的。当然,方士是由职官而来,还是由民间的业余职业者而来并不是个重要的间题。我们只要记住阴阳家出于方士,方士是术数的专家就可以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谓术数是包括“圣王所以参政”(《汉书•艺文志》)的天文和历谱等在内,不光是指星占、卜筮、奇门遁甲、命相、起课等现在被视为迷信的东西。
阴阳家出于方士,但方士并不等于阴阳家。阴阳家应该说是方士中出类拔悴的一秤人,被称为“家”不仅是因为他掌了某种技术如占梦、命相之类,并以私人身份传授这些技术;而且是因为他竿握或提出了一套理论,并且用这套理论解释宇宙——社会——人生,还希望用这套理论和技术去干预政治和社会事务。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y/yyj/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