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学说原是道家的理论,是用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和统一性的学说。
大约生于周简王六年(公元前580年)的老子(即李耳),一是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道"是世界的核心,为万物之源,为“气”或“精气”的先声。《老子》第二十四章说:“道生一, -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二是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不可求当不强求,提倡“效法自然"。
《庄子》也认为世界万物是起源于“气”,把“道"解释为“气”《庄子.则阳》则说:“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他认为阴阳是天地之间形成万物的本气。这种“气”,即“道”,是世界的核心,它在物质世界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世界万物都是起源于它。春秋时,《公羊传》又进一步提出了“元气”为天地之始。
到了战国的末期,宋研、尹文又提出“精气”的概念,认为“精气”是“气”之精粹部分,是万物的本源。并明确地把“道"解释为“气”,认为“气”是客观世界的本身,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体都是由“气”构成的。“精气”又是所有生命物质都不可缺少的,人体同样是由“精气”结合而成的。“精气”流行变化,产生生命现象、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其后的荀子又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进一步肯定了精神是形体的产物,精神是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的。《管子,内业》“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此气,杲乎如登于天,查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他认为天地之中皆有精气,万物赖以此精而获得生命,而人得此精则谓之圣人。精是一种生命能量的状态。这种我国古代关于世界的本源和生命的起源的学说,是符合唯物主义世界观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y/yyxs/9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