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生前尊贵无比,死后也希望继续享用“万人之上”的尊位,并能荫福后人,永葆天朝昌盛,因此历代皇陵都会选择极佳的风水宝地。
1,秦始皇陵
骊山以其特有的温泉和秀美风景博得了历代帝王的喜爱,而秦始皇更是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骊山的山麓上,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对此解释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而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秦始皇陵正是依山傍水的风水陵墓典范。,秦始皇陵的南面是骊山,北面是渭水,东北面是一条人工改向的河流,东面还有四季不断的温泉流过,正是“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风水宝地。
2,唐皇陵
唐朝的18座帝王陵寝分布在渭河的北岸,各枕一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陵寝群,而且唐代的皇陵一改过去积土成山为陵的做法,而采用直接凿山为墓的方式,更显气派。风水学认为,山为大地的脉搏,是生气行走的地方,将墓葬在这里,能更好地吸收生气。此外,鉴于过去历代盗墓猖撅的现象,挖土堆山的做法能轻易泄露墓葬之所在,而在山中凿墓室,封闭后则不容易显露痕迹。
3,明十三陵
明成帝朱棣依据风水术决定迁都北京时,就开始为自己挑选一个风水宝地以修建陵墓。因此,他召集了大量的相地名士,跑遍了北京周边的山山水水,最后挑中了北京北郊的黄土山这块风水宝地。
黄土山发脉自燕山山脉,陵区中央宽阔平坦,正是理想的明堂;陵区的东、北、西三面有无数山峰耸立,仿佛有层层的屏障护卫着皇陵;南面有两座对峙的小山,左边一座为龙山,右边一座为虎山,中间则可毫无阻碍地通往北京小平原。
朱棣对这一绝佳的风水宝地十分满意,就把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并建造了长陵。明朝共有13个皇帝、23个皇后及众多的嫔妃葬在这里,后世即把这里称为明十三陵。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gfsbd/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