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择地之法:不居地下“矿物质”对健康不利之地
不居地下“矿物质”、“金属”、“放射性元素”对健康不利之地
土质成分与好坏关系人的健康。早在“三皇五帝”时期(新石器时代),神农氏就亲自尝“百草”、“水泉”,以自身的生理变化,来判断住处环境吉凶,以便教导部落成员在选择居地与食物时,能够趋利避害。对此《淮南子》记载:“尝百草之滋味,饮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时至今日,在科学与医学技术的发达下,渐渐发现,土壤内的“矿物质”含量、“金属”种类、以及“放射性元素”的强度,都深深影响当地民众的健康。如果土壤内促进万物生机勃发的“生气”衰弱,而病态之气大量聚集,这对人是极其有害的。以中国台湾南部北门乡著名的乌脚病为例,几世纪以来,都未能找出病因,直到近代在科学家不断的研究后,才发现原来罪魁祸宵是土壤里地下水含“砷”量过高,致使居民长期饮用才引起这一有名的“水土疾病”。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黄土高原,由于土壤含“氟”量很高,在经过雨水冲刷与河流携带下,大虽积聚在低洼的台地上,造成该区农作物吸收后,也含有高量的“氟”,于是农作物经当地居民食用后,很多民众就患上“氟”病了。世界许多地方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居偏低,使人体碘的摄人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缺“碘”不仅仅使人患上人们常说的“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其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损害智力发育,甚至会造成人呆傻等智力残疾。
不只如此,科学家电发现,当居住地里土壤“钡”含里过高时,民众容易产生痛风;土壤里“锌”过少,则易产生肝脾肿大症,还导致该地农作物产量减少;土壤里“硒”不足,则易产生肿瘤;土壤里缺“钙”,容易造成大骨节病……
这些都已经被现代医学证实,人类居住环境的“土壤”与“水源”里面所含的微量元素与放射性元素,会透过该区棺植物的吸收,而间接进人人体,并在人类身上产生特有的“水土地方病”。
所以,风水专家一致呼吁民众,对于从地层弄出来的“东西”,要特别的渑愤、小心。
如何检验水土风水好坏?
尝水检测是一种风水法。像后世的风水师,纷纷效仿神农氏“亲尝水泉”的方式,以“水"的味道,来检验土地吉凶,人们通常选“子时水”品尝。《地理大全》对此记载如下:
“夫水旺在予,夜半子时,先以它水净口,随四时,吸四方气,再吹人水,后尝八口,试之久矣,滋味能辨……
初饮香,再饮甜者,必有大地;初饮甜,再饮淡,大地恐人它用;舍唇似辣,主出武贵;开口似苦,岂有贤豪;吐出酸碱.定为神庙;而若醒气在牙,则为铁矿铜山。”
检测土壤风水的方法,即“相土法”。对于居地“土壤”的吉凶,除了穴居时代留下的经验外,中国风水先师发明了“闻土辨气法”,用此法来“相土地”。值得一提的是:“相土”采用的土壤,不是住家地表上的泥土,而是挖掘地层数米的深土。
《地理大全》记录:
“山皮之土,曾经日曝雨淋,其味不可辨;只开井之土可辨之,若其味自然袭人,如有一股清香,人人五脏与人调和,如芝兰参岑,扑鼻可爱者,贵穴也。”
龙穴土壤好坏,可分三项标准探讨:
其一是土壤松硬标准
《神宝经》记载:
“土穴,似而非土,纹理紧密……顽硬者,生气不蕃;松酥者,真阳不居。”
《葬书》曰:
“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截肪切玉!”
其二是土壤颜色标准
《葬书》论述:
“火赤土撖皆吉,惟土黑则凶,五行以黄为正色.故亦以纯色为吉,又红黄相兼,鲜明者尤美。穴中生气聚结,孕育奇秀而五色者,则无不吉!”
其三是土壤干湿标准
《地理大全》记录:
“土干如聚粟,土湿如腐肉,都是凶穴,莽之不吉!”
《葬书》曰:
“干如聚粟,湿如刲(割的意思)肉,水泉砂砾,皆为凶宅。”
这些就是传统风水教大家寻找吉地的方法;其实,仔细査照,会发现这些土质的标准,和人类皮肤的最佳“感受度”是相同的。
但有些人从小生长于都市,每天接触沥青水泥地面;小时候也没捏过陶土玩过泥巴,因此,对土壤质地缺乏概念,以致无法从前述字义,实际了解“龙穴土壤”的真相。没关系,风水发展到明朝、清朝,出现一招非常有名的“量土相气法”,让初学者也很容易辨识出宅地土质的吉凶。《相宅经纂》记录了该方法如下:
“于基址中掘地,用围阔一尺二寸,深亦如之,后将原土筛细,复还原坑内,以平满为度,不可按实。过一夜,次早起看,若气旺,则土拱起;气衰,则凹而凶。”
这种检验方式,仍然很烦琐,不易执行,还有一招“秤土法”更为简便,在此提供给读者参考。其法如下:
取土一块,四面方一寸,秤之,重九两以上为吉地;五七两为中吉;三四两为凶地。或用斗量土,土击碎,虽平斗口,秤之,每斗以十斤为上等地;八、九斤为中等地;七斤为下等地。
注:两,中国古今重狱单位。今制10两为1斤,相当于国际重蛩单位50克。斗,中国旧制容量单位,1斗相当于15斤。
此法十分简单,有近现代科学的“定量”观念,单位质量越高的土壤,则表示该地风水越好,故可轻易判定“目标地”土壤的吉内。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zfs/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