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占卜——天人之间的对话
西方有牧师,中国有僧道。就社会功能而言,所有神职人员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扮演的是神人之间联络人与链接者的角色。只不过,牧师联络的是上帝,而和尚、道士则链接的是诸神。在今天的现实社会黾,过去由神职人员所扮演的某些角色如劝善惩恶、安慰人心等,其实并未完全消失,只不过部分地改由其他社会成员如心理医生或生活顾问来承担罢了。
三百多年前,明人冯梦龙搜集整理了一部民歌总集《挂枝儿》,其中有两首描写的是怀春少女因思念情人而去占课抽签。《问课》写的是:“手执著课筒儿深深下拜,战兢兢止不住泪满腮,祝告他姓名儿我就魂飞天外。一问他好不好,二问他来不来,还要问一问终身也,他性情儿改不改。”而《求签》则写道:“对神灵,拈香罢,忙把双膝跪u千祝告,万祝告,保佑我情人早归。大红袍一领还有猪羊•祭,求得条上上的签在手,道人与我细细推。果成得灵签也,道人,我也做件皂袍儿相谢你。”
有时候,人们需要倾诉。由于涉及隐私,倾诉对象最好与自己没有世俗的利益关系。所以,一个偷情的妇人可以向牧师忏悔,和盘托出自己的隐情。倾诉后,她的心理压力会减轻很多。同样,一个杀人越货者犯下罪行后,由于心理+安,也可能会到寺庙去烧香拜佛。至于所拜对象,到底是释家的佛祖,还是道教的太上老君,他们并不计较。
可以说,神灵的出现,归根结底,源于满足世人的心理需求。正如《关圣帝君经训•觉世宝经》所言:“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心即神,神即心;敬神其实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途径。敬神即敬心,敬神的目的在于净心,而净心的目的则在于静心。敬心,净心,静心,三者看似相异,实则相通。
在《乡井》这篇作品里,南阳作家周同宾说:“古来,农村的一切东西,皆为私有财产,惟有三种设施为公共所有:土地庙、祠堂、水井。土地庙沟通神界,祠堂联系往昔,水井则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神是人的灵魂之主。人造了神,而神则安慰了人。一个人有了神,才有主,心才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是一种有心即有灵魂、有思想、有精神的动物。人们的心理需求是产生神灵世界的社会基础。只要有人存在,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需求,其中当然也包括心灵抚慰的需求;只要有心灵抚慰的需求,就会产生祈祷敬神的社会活动,就会产生心理咨询一类职业。
在我看來,祈祷实际上是一种自助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如果说“许愿”是一种自我设定目标;那么,“还愿”则是在目标实现后,自我评价良好,从而对神灵进行报答的一种信息反馈。在“许愿——还愿”的心路历程里,由人类心智创造的各种神灵,并非无所作为或可有可无,而是在精神层面起一种见证人与监督人的作用。
一个人热衷于某件事情时,若是有他人提出反对意见或补充性建议,对于此人决策,多少会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在古代社会,有一些谙熟决策之道的人,例如绍兴师爷一类的幕宾,他们可以起到决策顾问的作用。然而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请得起师爷,都养得起顾问。大多数的老百姓,遇到大事,或问计于乡老,或问计于亲人,实在决计不下,则只好问计于天意。在这种社会态势下,抽签、算命、猜字等形形色色的预测之术与命理文化,也就随之而产生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p/cqzp/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