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节是怎么产生的?
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越过“鹊桥”,做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是中国农业社会中最美丽、最感人的神话。
传说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妞戏。这时跋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妾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后,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消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干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韶也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相会搭鹊桥。据传,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下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传来的的悄悄情话。
2.欢度七夕节有哪些活动内容?
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打动无数的人,因此也成了民间文学、戏剧、艺术所取材的范本。七夕又称为 “七巧节”或“女儿节”,古时闺中少女视之为祈求巧艺与美貌的佳节.因此会在这一天的入夜,备针线、鲜花、瓜果、香粉等祭祀织女与牛郎.并千月光下用彩线穿孔乞巧,若一穿入孔,就是得巧的象征,表示未来做针线的手艺会越来越好。此外,还将香粉撒向天空,若有粉末掉落脸上,就表示未来会更加美丽。围绕着“乞巧节”又生发出乞聪明、乞富贵、乞美貌、乞长寿,其中自然少不了乞良缘。
七夕乞巧的节俗活动,生动地体现出我国传统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社会期望男子读书成为士人;期望女子精通女红,当个能干的家庭主妇。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yjc/9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