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周易的初学者不知道,学习周易应该从哪个地方入手呢?要想学好周易,就要了解周易的思想脉络,“易”、“太极”、“无极”、“道”四者,是《易经》中基础中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概念,是《易经》全部理论的主线,贯穿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之中。对它们四者的特征、定义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必须下功夫研究。如果没有弄清,要洞察《易经》中的思想和运用《易经》于实践,是件艰难的事情。
在对“易”、“太极”、“无极”、“道”展开讨论之前,应该先介绍一下当今宇宙(天体)物理学中最为流行的“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它是目前为止,最引世人瞩目的解释宇宙起源的一种理论假设。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星,在约150亿年前,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体积无限小的点在“四大皆空”中爆炸了,从而产生了宇宙。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和致密的,爆炸产生的气体高速分离。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一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幵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即原始星云,并逐漸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的现象。
有“大爆炸”也就有“大坍塌”,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幵始收缩,于是就像倒放电影一般,回到宇宙的起点状态,即“奇点”状态(“奇点”一词是霍金研究黑洞引用的,此处借用为宇宙的起点状态,下同)。
“大爆炸理论”只是一种解释宇宙起源的科学理论假设,但我认为它和“太极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系辞所谓“易有太极”中的“太极”,即是宇宙和事物的起点。把宇宙作为一个事物来看待的话,太极也即是大爆炸之前“无限小的点”或“奇点”。而“两仪”为阴阳,阴阳即是气,大爆炸后高速分离之气即是太极生出之“气”。“四象”是八卦“实象”之前阴阳二气之后形成的“虚象”。“象”是相似的、近似的意思,大爆炸之后,产生的原始星云,介于气体与星体的“虚”与“实”之间,似“气”而非“气”,似“星体”而非“星体”,即是“四象”。“八卦”则是指“天、地、日、月、雷、风、水、火”与大爆炸后产生的各种星体。
“大爆炸理论”与“太极理论”两者并不能相完全等同,在此介绍,只是想给读者一点比较和启示。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ywd/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