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有什么习俗?
端午也叫重五、端阳,俗称五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每年三大节日之一。我国在夏朝,就定正月为寅月,定五月为年月,而五月初在则是年日,初五乃每月的第一个年日,所以称为端午节,因为"端”是第一个的意思。
端午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因为每年此时炎夏暑热,毒虫滋生,恐气易生,民间视此时节为"毒月”和“恶月“因此衍生出许多特殊习俗:
(1)门上悬艾草,以去除毒气。
(2)门上插葛浦以驱除邪气。
(3)身上挂香襄,用来避邪。
(4)饮雄黄酒,并将剩余洒在床下与墙角,以杀百虫,避鬼邪。
2.端午节的活动有什么纪念意义?
因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结构的改变,目前端午节最普遍的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与赛龙舟,而它们的起源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名平,字原,楚怀王时出任仅次千宰相的三闾大夫,是一位重臣。不仅是一位政治革新家,更是诗人。他的诗歌《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佳构。因怀才不遇,被放逐到外地,感到自己报国的理想已经完全破灭,在写
完绝笔诗《怀沙》后,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投泊罗江而死。人们对千屈原之死都寄予无限同情与怀念,千是把煮熟的米饭投入江中,让屈原裹腹。据说后来屈原以托梦的方式,告知人们投入江中的米饭都被鱼吃了,因此,人们就改以将煮熟的米饭装入竹简或用竹叶包裹,然后再投入江中,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而划龙舟的由来,则是因为居民为了拯救他,奋力划船前去,因而演变成龙舟竞赛的习俗。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ywd/9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