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占卜《德传》中辩证的观念之展开《易传》便是《十翼》:(1)彖上传;(2)彖下传;(3)象上传;(4)象下传;(5)系辞上传;(6)系辞下传;(7)文言;(8)说卦传;(9)序卦传;(10)杂卦传。历来相传是孔子做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汉书•儒林传》:“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此外还有《易乾凿度》也在这样说:
仲尼五十究《易》作《十翼》。但这些可靠不可靠实在还是问题。不过孔子研究过《易经》是实在的,对于《易经》发过些议论也是实在的。
《论语》:“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切晚年好《易》的话怕就是从这五十两个字钻出来的,但这五十两个字也有人分解成五与十,就是或五年或十年。当时读书很不容易,既没有纸乂没有墨,要靠韦编竹简来自己刻画,或者用漆来涂写。连文字恐怕也要经过几道翻译,就如像我们现代的学者要研究巴比伦或者埃及的古文一样罢。他要费那么长久的时间,我们是用不着惊叹的。
《庄子•天道篇》:“孔子往见老聃,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太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十二经有人说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加上《六纬》为十二,有人说是《易上下经》并《十翼》为十二,又有人说是《春秋》十二公经。我们来采取多数决罢——虽然有点滑稽——《易》是占着两票的,大约十二经中总有《易》在里面。
又《天运篇》:“孔子行年五十冇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这度数阴阳大约就是指的《易》理了。妙在五年十二年的数目与五年十年学《易》的豫定,相差并不多远。
又同篇中有“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老子曰:……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这是明明包含有《易经》在里面。
总之,孔子是研究过《易经》的,他对于《易》理当然会发些议论,我们在《易传》中可以看出不少的“子曰”云云的话,这便是证据。大约《易传》的产生至少是如像《论语》一样,是出于孔门弟子的笔录罢。
就这样我们可以规定出《易传》的时代性。
《易经》的时代性在上篇我们已经约略的规定了,它是由原始共产社会变成奴隶制时的社会的产物。
《易传》是产在春秋的时候,这个时代是由奴隶制确切的变成封建制度的时代。①
所以《易经》的产生是在革命的时代,《易传》的产生也是在革命的时代。不过《易经》的时代是无差别的社会中产生出阶级的时候,《易传》的时代是贵族的臣僚(第二阶级)革贵族的命的时候。所以《易传》的作者对于革命的事实用着激越的口调赞美着说: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应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这可以见得当时的时代精神了。事实上春秋战国时代的学者多是一些革命家——如老子、如管子、如杨子、如庄子、如韩非子,他们的思想多少都是带着革命性的,此外如墨子算是保守派,孔子算是折衷派。
大凡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总要起一番理论上的斗争,即是方兴的文化与旧有的文化相对抗。中国在事实上只经过三次的社会革命,所以我们在文化史上也可以看出三个激越的时期真真正正是划时代的时期:
第一,《易》《诗》《书》所代表的一个文化的集团;
第二,周秦诸子(孔子一门包含在里面)的一个文化的集团,
第三,近百年来科学与中学的混战。
由上篇的讨核,我们知道《易》的宇宙观结果是把辩证法毁灭了,把原来是动的世界弄成为定的世界,并且使世界双重化——鬼神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使前者优越于后者,以巩固人间世之支配阶级的优越。
春秋战国时代的革命思想家,他们起来要革这种旧思想的命,那必然的倾向是:
(1)辩证观的复活;(2)排斥鬼神迷信而力求合理的理论——主张理性的优越;(3)因为支配阶级仍然存在,世界仍然保存着双重化的形式,在现实世界呢士族代替了贵族,在超现实世界呢本体便代替了鬼神——由宗教的变而为形而上学的。结果是一样把辩证观倒置了。
墨家的思想刚好和这反对。他的宇宙观根本是固定的,非辩证的,宗教的,他根本是迷信鬼神。他这一派在当时完全是反革命派。结果他是敌不过进化的攻势,尽管他和他的弟子们有摩顶放踵赴汤蹈火的精神,死力的撑扎着自己的存在,然而终竟消灭了。这正是社会的进展是取辩证式的一个证明。
孔子的一个集团呢?那是在这两者之间游移。他一方面认定了辩证法的存在,然而终竞只求折衷;他一方面认定理性的优越,然而他却迷恋着鬼神;他一方面摄取了形而上的宇宙观,然而他立地把它神化了起来。我们现在专就这《易传》来考核罢。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yzb/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