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教大全 >
分享到:

佛教大全

成熟期的佛教与中国文化

2013-02-13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教大全 | 点击:

佛教成熟期与中国文化,第三个时期,佛教的成熟期。这成熟期的佛教和中国文化,经过“中国的佛教化,佛教的中国化”,这两个运动是同步进行的,逐渐成熟的。

1.中国的佛教化

中国的佛教化,意思并不是说中国已经成了佛教化的国家。因为中国的文化始终以儒家文化为骨干的,如果从宗教学角度来看,中国还是宗教思想比较淡薄的,不像其他的国家那么浓。因为中国文化是本位文化,中国固有文化始终以懦家为核心。不管儒家独尊的地位如何沉浮,或者道家、佛家怎么样鼎盛,都不能来争夺儒家文化的基石地位,因此中国并没有像南传佛教的国家那样成为佛教的国家。像泰国、缅甸啊,这些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佛教成了他的国教。泰国的宪法规定,泰国公民至少在他一生中当一年的出家和尚,佛教成为了他的国教。中国并没有把佛教作为国教,虽然中国皇帝非常尊重佛教,但并没备成为国教。所以我讲中国的佛教化,并不是讲中国成了佛教国家,而是中国本位文化融进了佛教的文化之后,就形成了具有佛教特色的中国文化。这种文化,有些就是佛教文化,但已经变成了中国普遍性的文化;有些不是普遍性文化,是佛教独特的文化,但也已经是中国化的独特文化,不完全是印度佛教那样的独特文化了。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第一,在政治上,历代帝王,除了极少数的反对佛教以外,大都是荨崇佛教的。不管他是利用佛教也好,或为了统治目的也好,反正在现象上历代帝王大都信崇佛教,所以佛教得到封建帝王长期的倡导和扶植,历代帝王对佛教也采取了保护扶棺政策,甚至在法律上使寺院和僧徒享受特殊的待遇,对僧人生活,国家提供一定的保证。历代帝王信佛的多,有的佛学造诣还很深,元、淸两代帝王还特别信奉藏传密教,不少帝王还曾经出家当和尚,像梁武帝舍帝为僧,自己到庙里当和尚,还是臣子用重金赎回。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都接触过佛教,在庙里呆过。大多数帝王给佛教高僧很崇髙的地位和荣誉,封他们当国师、帝师、活佛、法王,賜锡賜紫,有的把高僧当做“国宝”,我前面讲的,互相抢夺,像鸠摩罗什、佛图澄、昙无谶都是国师,是用武力夺请来的。唐朝的一些髙僧,不空三藏、玄奘三藏、神秀这些都是举国崇奉的国师。这是中国佛教化的一个方面,在政治上佛教有一定地位。

第二,是在经济上,佛教建立了寺院的经济制度。这当然是封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一部分,这我就不多说了。但这里有一条,佛教的戒律不允许有私人财产,过去的丛林制度,庙里住的和尚,除了你穿的衣服,吃的饭以外,都是公有的,不允许有私有财产,所以庙里的庙产属于常住的,大家的,集体的,不是某一个人的。过去的丛林挂单都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到一个庙里去,住了一年以上,就可以参加庙里的选举,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如果他修行好,道行高,可能被选为方丈,不一定在庙里头论资排辈。

佛教丛林制度、寺院的经济制度有些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第三,在学术思想上,佛教长期持续的译经、讲经、传法、传禅,使得佛学成为一门学问,形成佛学、儒学、道学鼎足而三。因为佛教传到中国来,当时中国是文化程度很高有国家,所以如果佛教没有很高深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是站不住脚的。佛学经过中国广大学者的长期学习钻研,使得佛学渗透到中国学术的各个方面。

士大夫过去不讲禅不讲佛的很少,韩愈最反对佛教,但是他做起诗来也找禅僧请教推敲。欧阳修也是最反对佛教的,他修唐书,因为排佛,砍掉佛教历史内容,结果后人不得不重修唐书,但欧阳修最后也归人了佛门。我们大家晓得近代的胡适之先生,他写中国哲学思想史,写到先秦以后写不下去了,原因在哪里?就是他对中国禅宗禅学有些地方没有搞透。所以那个时候如果士大夫不接触佛学,在语言文字方面就像缺少点什么东西—样。

现在我们很多语言是佛教语言,这已经成为普遍性的文化了。比如说自由”、“平等”,都是佛教讲的,还有一些哲学名词广绝对”、“相对”、“有限”、“无限”,等等,开始就是佛教用语。“世界”是佛教名词。中国的儒家是讲宇宙广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佛家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讲空间,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刹那”是佛家名词。“觉悟”,我们讲要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觉悟也是佛家讲的。“境界”,你的思想境界很高,也是佛教名词,三乘人学到什么地方,得了一个什么境界。很多这样的名词。我们学习,讲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也是佛学的词汇。如实反映情况如实”是佛家的语言。成语就更多了,“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心心相印”、“打成一片”、“恍然大悟”等等打成一片”是禅宗用语,禅定做功夫的时候,心理跟生理要融合一致,叫“打成一片”,现在我们说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也已经成了普遍性文化了。“弘扬”,佛教讲弘扬佛法。“圆满”、“究竟”、“成就”、“方便”等,都是佛教语言。

宋朝学者张方平有宿疾,业障的病,读《楞伽经》病好了,史书上有记载,他写信把《楞伽经》介绍给苏东坡,说你读读这部经吧。王安石曾经写信给张方平,问他,孔子去世以后有孟子,孟子以后好像没有人了,或者有,也不是纯儒,不像孔子、孟子那样纯粹大的儒家,你以为如何?张方平回答,还有马祖道一、汾阳天业、雪峰义存、丹霞天然、云门文偃这么多人,张方平认为这些人胜于大儒。但又说我们儒家太冷清了,这些知识分子都到佛家去了。王安石很佩服张方平这番话,并把这话告诉另一个学者,叫张商英。这个故事说明,中国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进入了佛家,也可以说佛门高僧都是当时中国的髙级知识分子。

我们湖南南岳有个南台寺,是禅宗曹洞宗的祖庭,有一个石头和尚,叫石头希迁,他著了本书叫《参同契》,不是那个《周易参同契》,汉朝魏伯阳著的,那是讲练丹的,《周易参同契》是万古丹经王。这个石头和尚写的《参同契》是篇五百字的短文,比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还少。参一万亊万物差别性,同一万事万物同一性,契一同一性跟差别怎么样结合,怎么样渗透,怎么样互相制约,具有普遍联系的关系。这个不是我说的,五百字的《参同契》文章还在,大家可以看。1200多年前,中国的辩证法就有了,像石头和尚,是当时中国的大知识分子。

我说的意思,中国佛教文化渗透到中国学术各个方面,而且大多数知识分子都钻研佛学。当时的髙僧大德不但受中国人尊敬,而且佛教发源国印度的佛教学者对中国佛学研究有成就者、有学问的人也非常尊敬。像鸠摩罗什就很佩服道安,认为是东方圣人。玄奘,大家晓得,你们看唐僧取经,《西游记》把他小说化了,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上起了很大作用,玄奘在印度留学的时候,被印度人尊称为“大乘天”、“解脱天”。佛教文化渗透到中国的学术里,渗透到知识分子里。

第四,中国佛教文化在民间信仰上,长期独树一帜。在民间信仰上,尽管信仰的程度不同,但信仰的群众很普遍,佛教的佛事节日活动已经成为民族风情或民族习惯的一部分。特别是藏传佛教,是全民族信仰藏传佛教,所谓“喇嘛教”,我们俗称的“喇嘛教”,在学术上讲藏传佛教、藏传密教。

因为宗教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群众性,信仰的人多,现在全世界人口超过50亿了,信仰教的人有32—34亿,信教的比不信教的人多,这是宗教的群众性。另外一个是宗教的民族性,本-来民族跟宗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民族是民族,宗教是宗教,不能混为一谈,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些是过去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还有一些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全民族信仰一种宗教,就使得宗教带有民族性,并不是宗教本身具有民族性。我刚才讲的全藏族信仰“喇嘛教”;再比如我们云南边境的傣族、白族等10个民族,全民族信仰小乘佛教,严格说是上座部佛教;像我们新疆的10个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整个阿拉伯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这是全民族信仰一种宗教。

中国虽然没有佛教化,虽然不是全民族信仰,但佛教的佛事活动也变成全民族所接受的民间活动。像念句“阿弥陀佛”,差不多在过去社会养成了习惯,信仰不信仰都念句“阿弥陀佛”,好像西方人把“上帝”挂在嘴边一样。

我附带说一下,“阿弥陀佛-的含义是无量光、无量寿,但“阿”不要念“窝”,“阿”和“窝”是两个不同的声音窝”字是污染性阿”字是本不生的意思,现在我们念佛的人很多念“窝”,传的人传错了。严格讲应念“阿弥陀佛”。

第五,长期以来修庙、建塔、造像、刻经(石刻的佛经)。建寺庙,现在可以看了,中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你说哪个地方没有庙,哪个地方没有塔。我们看电视节目,佛教文化成为一衆,不一定是专门表现佛教文化,但总衫托着出现一些佛教文化。寺庙、塔、造像,有些大石像,龙门啊,云岗啊,敦煌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贲遗产,还有石刻佛经,特别是房山的石刻石经。当然建塔修庙都是劳动人民劳动的成果,也包括广大佛教徒他们的劳动在内。现在国务院宗教局公布的全国汉族地区124座重点寺院遍及全国的汉族地区。有些塔、像和寺庙都是艺术上的杰作。因为建寺、修塔、修庙,佛教的丛林制度就要环境保护,就会植树造林,就会修桥铺路等,做一系列的社会公益事业,这样许多佛教的建筑已经成为祖国各地人文的突出标志,可以说为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平添了无限的春色。

现在中央讲要修地方志,一个地方的地方志对当地有什么庙、什么塔,什么时间修的等,都有记载。

第六,中国佛教文化还表现在佛教渗入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一千多年的翻译佛经事业连绵不断,从刚刚讲到的《安般守意经》开始,翻译了许多经典,我们有鸠摩罗什的旧译,还有玄奘的新译,还有宋朝以后施护的后译,和现代的近译,译经活动基本没停过,这一千多年的译经活动,给我们中国的哲学、文学增加了很多丰富的内容。我们的哲学思想、艺术思想和文学等都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很多翻译的佛经,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文学作品,或者是哲学作品。

俗话说世间好语佛说尽”。像我们的《维摩诘经》、《法华经》、《愣严经》,都是很高的文学作品,你现在拿来看呀,都是脍炙人口的。《百喻经》是最好的寓言文学,《法句经》是最好的格言文学。有些经典翻译是现在白话文学的胚胎,或者本身就是优秀白话文学作品。佛教还为中国的文学带来很多新文体、新意境和新的用词。如马鸣的《佛所行赞》(马鸣是印度一个髙僧)翻译过来后,影响连带出了中国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呀,那个《木兰诗》都是受了马鸣的《佛所行赞》的影响。佛经有各种变文、俗讲,(唐朝的时候)后来成为平话、小说、戏曲,通俗文学的渊源。

般若学和禅学,特别是禅,影响中国许多著名大文豪和他们的诗歌创作,可以举一系列的例子,陶渊明、谢灵运、孙绰、也雅圭、刘勰、沈约、江筠、陆云、王僧僑、刘孝标、徐陵、江总、江淹、颜之推、白居易、黄庭坚、乇维、柳宗元、刘禹锡、苏东坡等等,中国的大文豪,从魏晋南北朝以后,唐诗、宋词、元曲,包括诗话、词话、曲话以及明清小说、戏曲,都渗透了佛教的影响。禅宗的语录体带动了宋以后的各种语录,甚至后来我们有《毛主席语录》。语录体最早是禅宗的。禅宗记载事情叫“语录”,记载人物叫“灯录

我们的“四声”(平上去入)是受佛教影响创立的。佛教很重视声音,懂得声音道理叫“声明”,佛教以通音为小觉悟,所以佛教的声明学,对中国的音律学都有很大影响。

佛教的哲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支柱和灵魂。很多经论都是世界哲学的名著,如《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等。佛教给中国哲学带来了新的范畴,刚才讲的无限有限、绝对相对、空和有、色和心、能所、止观、圆融、体相用、空假中、二不二、因果,等等,这些哲学概念都是佛教引进来的。特别是禅宗对中国哲学注人了新的生命活力。

佛教文化除了文学、哲学以外,还有音乐、绘画、壁画,敦煌壁画的故事画、经变画、天龙八部画都给中国的绘画艺术开拓了很广阔的天地。中国古代著名的大画家,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卫协、顾恺之,梁代张僧繇的“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唐代吴道子的“吴家样”,阎立本的“观音像”……等等,都是擅长佛画而著称的。王维,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开创的禅画,后来发展到中国的写意画。佛教对中国的美术影响很深。佛教的版画随着佛经的流传而流行。佛经的版画当时是最高的了。佛经的刊印,促进了印刷术的推广和发展。

中国的书法金石,也有很多佛教的内容,大书法家李北海、怀素、苏东坡等,都是带着佛学禅意来挥毫。历代的碑帖都是书法的宝库,无论碑贴也好,匾额也好,都是以寺碑、僧碑、寺院匾题为最多。魏碑对中国的书法影响很大。

还有音乐舞蹈,中国的音乐舞蹈受佛教影响的地方不少。我们现在庙里的有些唱赞,还留有唐代儒乐和梵贝的余音。中国古乐吸收了当时西域的龟兹乐等音乐。就在前些年,我们甘肃省还取材于敦煌壁画,编排了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另外在天文、医药、科学、技术、瑜伽、气功等等的传习上,都有佛教的影响。密宗大师一行和尚发明《大衍历》和子午线。中国翻译的密宗经典里有很多天文气象的知识,后来密教的一些东西影响道家的道术,比如星相、占卜等。佛教也参与了医学,特别是藏传密教对藏医起了很大影响,藏密对人体学说有独特的一套,脉、气、明点,三脉五轮啊,都是一门学科。现在的气功都是末流。要讲真正气功,而不是胡编乱造的,真正的气功都可以从道家,更多是从佛家找到它的渊源。

这是我讲中国的佛教化,这是佛教成熟期。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fjdq/832.html


佛教大全推荐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谛,即四条真理。这是佛教一切教义的…


周易算命最新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论四季气色: 1、春季(五行属木),…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1、金形(一)兼火局,白中带红(微…

国易堂阅读排行
热点专题
Copyright © www.guoyi360.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易堂 | 周易算命 | 易经算命 | 生辰八字 | 算命最准的网站 | 网站地图 | RSS | 鲁ICP备2020040142号-13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