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原则在风水中有什么作用?
风水中讲求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 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盛衰而迁徙。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确立的。
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2.风水中的“四灵”指的是什么?
风水中的四灵源自于天上四个方位的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是应风水之气而生,由他们镇守在住宅四周,可以对住宅起到较好地护卫作用。从风水上来说,住宅左面有河流,叫青龙;住宅右面有长道,叫白虎;住宅前面有池塘,叫朱雀;住宅后面有丘陵,叫玄武。天地间,东边有青龙神,西边有白虎神,南边有朱雀神,北边有玄武神守护,此四神各自管理着东、西、南、北的方位。风水上是以坐北朝南的房子为准,所以,房子的左面即东边,右面即西边,前面即南边,后面即北边。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bzfs/9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