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烦恼时打酱油还是吃茶去
烦恼和痛苦往往是不请自来,而快乐和幸福往往是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寻找。只是很多人找错了方向,绕了一大圈才会发现快乐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古人云:百姓日常生活即为道,而自不知。意思是说,我们的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生活就是道,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就是道;往往是早晨挤公交车被别人踩了一脚,到了晚上还在愤愤不平,自寻烦恼。
正如白云禅师的《蝇子透窗偈》: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意思是说,苍蝇喜欢朝光亮的地方飞。如果窗上糊了纸,虽然有光透过来,可苍蝇却左突右撞飞不出去,直至找到了当初飞进来的路,才得以飞了出去,也才明白原来是被自己的眼睛骗了。苍蝇放着洞开无碍的“来时路”不走,偏要钻糊上纸的窗户,实在是徒劳无益,白费工夫。
这首诗偈通俗易懂却又意喻深刻,诗中的“来时路”喻指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值得去品味的地方,只可惜往往不加以注意罢了。而“被眼瞒”一句更是深有寓意,意指人们常常被眼前一些表面的现象所欺骗,无法发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此偈选取人们常见的景象,语意双关、暗藏机锋,启迪世人不要受肉眼蒙蔽,而要用心灵去体会那些生活中通常被人们忽略而又美丽的瞬间。
有个人听说有一位很有名的乐观者,于是,他便去拜访这位乐观者。
乐观者乐呵呵地请他坐下,很有礼貌地帮助他解决心中的烦恼。
“假如你一个朋友也没有,你还会高兴吗?”这个人开门见山地问。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我没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行走间,突然掉进一个泥坑,出来后你成了一个脏兮兮的泥人,你还会快乐吗?”
“我还是会很高兴的,因为我掉进的只是一个泥坑,而不是万丈深渊。”
“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我只是被打了一顿,而没有要我的性命。”
“假如你去拔牙,医生错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还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他错拔的只是一颗牙,而不是清除了我的心脏。”
“假如你正在睡觉,忽然来了一个人,在你面前用极难听的嗓门唱歌,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在这里嚎叫着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我终于高高兴兴地走完了人生之路,可以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另一个‘宴会’了。”
“这么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可以令你烦恼或者痛苦的?”
“是的,只要你愿意,你就会在生活中发现和找到快乐。痛苦往往是不请自来,而快乐和幸福往往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寻找。”乐观者说。
听到了乐观者这一连串的快乐表白,拜访者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因而,他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
很显然,如果我们不能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那部分快乐,同样,如果缺乏珍惜之心也很难意识到快乐的所在,有时甚至连正在历经的快乐都会失去。正如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的:快乐就像一个被一群孩子追逐的足球,当他们追上它时,却又一脚将它踢到更远的地方,然后再拼命地奔跑、寻觅。
人们都追求快乐,但快乐不是靠一些表面的形式来获得或者判定的,快乐其实来源于每个人的心底。安徒生曾经著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说的就是如何去寻找生命中的快乐。
在某个地方的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实用的东西。
于是,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了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袋子烂苹果。在每次交换时,老头都幻想着能给老伴带去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到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会被他老婆臭骂一顿。老头子坚持说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个人于是一起来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子的钦佩。她嘴里不时地说着:
“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己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生活本来就是柴米油盐这些繁琐而又现实的组合,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如此。与其看不如意的方面,不如学会寻找乐趣,看生活中好的一面。如果我们能够像《老头子总是不会错》中的老太婆一样看待生活,用心去体会平凡中的幸福与快乐,那么微笑就会时常挂在嘴角,幸福的甜蜜也会永驻心间!
生活中的情趣是靠心灵去体会的。去掉繁杂,我们的心会更简单,会得到更多的快乐。生命短暂,找到自己的快乐才是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烦恼之事,这皆因“妄念”迷住了我们的心智。
六祖慧能禅师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就是让我们清除妄念,找到快乐的本源。妄念生只靠勤拂拭,是擦不去的。比如,我们早晨睁眼,脑袋里不断想事情,种种念头、种种幻想、公事私事、人我是非、陈年往事,就会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过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那么妄念是很难被清除的,自然烦恼也会一直伴随。
从前有一位名叫金碧峰的高僧,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他禅定功夫已经到达无念的境界,只要一入定,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有一夭,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他心里非常高兴欢喜,于是对钵起了贪爱之念。
一日,金碧峰的阳寿将尽,阎罗王便派了两个小鬼前来锁命。可是任他们东寻西找,就是找不到金碧峰的魂魄!
俩小鬼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去找“土地”帮忙。
“土地”对小鬼说:“金碧峰已经入定了,你们根本找不到他的。”
俩小鬼央求“土地”为他们出个主意帮帮它们,否则回去没法向阎罗王交差。
“土地”想一想说:“金碧峰他什么都不爱,就爱他的紫金钵。如果你们想办法找到他的紫金钵,轻轻地弹三下,他自然就会出定。”
于是,两个小鬼东找西找,找到了紫金钵,轻轻地弹了三下。
当紫金钵一响,果然,金碧峰出定了,说:“是谁在碰我的紫金钵?”
小鬼就说:“你的阳寿尽了,现在请你到阎王爷那儿去报到。”
金碧峰心想:“糟了!自己修行这么久,结果还是不能了脱生死,都是贪爱这个钵害的!”
于是,就跟小鬼商量:“我想请几分钟的假,去处理一点事情。处理完后,我马上就跟你们走。”
小鬼说:“好吧!就给你几分钟。”
于是,金碧峰将紫金钵往地上一摔,砸得粉碎。然后,双腿一盘,又入定去了。这一回,任两个小鬼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了。
人的头脑犹如一个大容器,装进什么样的信息就储存什么样的信息。如果人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得到的都是暴力、色情、拜金主义及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争斗,这些不良信息就会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各种妄念,而且这些妄念不会自生自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形成固定的观念就长久的占据人的大脑。清除妄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接受真诚、善良、宽容等良性信息,以人的正念取代脑中的妄念与邪念,其他任何人为的强制方法都难以消除思想中的妄念。
佛陀带领众弟子云游四方十年后,回到了山上寺院前的一块草地上。
佛陀说:“十年云游,你们一定增长了许多见识。现在师父给你们上最后一课。你们看,旷野里有什么?”
众弟子一听,都笑了,齐声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佛陀又问:“你们该怎样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很惊讶,他们没想到师父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第一个弟子说:“师父,只要有一把铲子就够了。”佛陀点点头。
第二个弟子说:“师父,用火烧。”佛陀笑了一下。
第三个弟子说:“师父,在草上撒上石灰。”
第四个弟子说:“把草根挖出来,斩草除根就行了。”
待所有弟子们都说完了,佛陀告诉大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明天你们下山,按照你们自己的说法去除草,一年后再回来。”
一年后,弟子们都回来了。不过原来他们坐的地方已经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庄稼的田地。这时,佛陀说:“今天我给你们补上这最后一课。要想除掉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心灵不荒芜,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
正如六祖慧能禅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不必将那些不现实的妄念挂于心间,自然烦恼也就消失了。
《六祖坛经》上还说,“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不能任运随缘,就束缚了身心的发展,于做人处世都没有什么益处可言的。
药山禅师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岩,一个叫道吾。
有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阴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逗教,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先问道吾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道吾说:“荣的好!”
再问云岩,云岩却回答说:“枯的好!”
此时正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他们三个人对树的成长衰亡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寓意他们对修道所采取的态度,有三种不同的方向。虽然高沙弥的见解有点谁都不得罪的意味,然而这确是禅对这件事的正解:我们平常所指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知识界而已,但是这位见道的沙弥却能截断两边,从无分别的慧解上去体认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宋代的草堂禅师总结了这一公案,并作偈一首: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人活着,要做的事情很多,奢望每一件都能按自己的设想发展结局,是根本不可能的!一切的羁恋苦求无非徒增烦恼。只有一切随缘,才能平息胸中的“风雨”,发现处处是快乐。
苏东坡和秦少游一起外出,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一个全身爬满了虱子的乞丐上前来乞讨。
苏东坡看了看这名乞丐,对秦少游说道:“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了!”
秦少游则立即反对道:“你说的不对,虱子哪能是从身上污垢中生出,明明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两个人打赌,并决定请他们共同的朋友佛印禅师当评判,赌注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苏东坡和秦少游私下分别到佛印那儿请他帮忙,佛印欣然允诺了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放心地等待评判日子的来临。
评判那天,佛印不紧不慢地说道:“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都输了,你们应该请我吃宴席。”
听了佛印的话,两个人都哭笑不得,却又无话可说。
佛印接着说道:“大多数人认为‘物’是‘物’,‘我’是‘我’,然而正是由于‘物’、‘我’是对立的,才产生出了种种矛盾与差别。在我的心中,
‘物’与‘我’是一体的,外界和内界是完全一样的,它们是完全可以调和的。好比一棵树,同时接受空气、阳光和水分,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是从棉絮还是污垢中长出来,只有把‘物’与‘我’的冲突消除,才能见到圆满的实相。”
佛印化解苏东坡与秦少游的赌局正是采用了“枯也好,荣亦好”的禅理。如果想真正做到任运随缘,那我们就应该向唐代高僧赵州禅师多取取经。
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因为久居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因此被唤作“赵州禅师”。
一曰,两名云游僧到赵州禅师所在的观音院挂单,恰好与赵州禅师相遇。
赵州禅师问其中一名云游僧:“你以前到过这儿吗?”
僧答:“到过。”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又问另外一僧,僧答:“我第一次到这里来。”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观音院住持大惑不解,问道:“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这是什么意思?”
赵州禅师大叫一声:“住持!”
观音院住持脱口而答:“是!”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对于生活,我们应该拥有赵州禅师所主张的“任运随缘,不涉言路”的态度。只有“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除去一切颠倒攀缘,才是畅快人生的真谛。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痛苦,我们不必过于挂在心间。既然它们随风而来,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fjdq/qb/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