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教大全 > 佛教咒语 >
分享到:

佛教咒语

佛教思想:幸福与贫富无关

2015-02-23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教咒语 | 点击:
佛教思想:幸福与贫富无关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财富多了就是幸福吗?在网络上通过一脱成名,随之名利来了之后就会幸福吗?不是。幸福不在名利。幸福在内心。心性知足,夭夭都有幸福。
 
《佛遗教经》中讲:“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夭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
 
虽贫而富。”
 
意思是说,懂得知足的方法,就是处在富足、快乐、安稳的地方。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觉得很安乐。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处夭堂,也觉得不满意。不知足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也是贫穷的人;知足的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也是富有的人。
 
只有心安,才能在贫穷的状态下也能感到幸福;那么,心要如何才会安呢?古人云:“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说当我们行善时,不要老想着“我在做善事”喔!“我在帮助人”喔!做善事不是为了索取回报,如果说有,那就是幸福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这一点,那你己经找到了幸福。
 
心安的人,自然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欲望”既是你积极向上的一股力量,也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详。
 
由于人的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如果能够在每一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详,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但人往往是知多知少难知足,就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要了木梳要木盆,要了木盆要木屋,要了木屋要皇宫,要来要去一场空。
 
与老太婆异曲同工的还有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却很少。一位官员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你能不断往前跑,你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给你。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啊!
 
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要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己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倒躺在地上,死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可以说是能让人丰衣足食。生活中有这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宄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有了贪念,就永远不能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因此,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其实,我们赚钱,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如果只是埋头苦干,没有享受的乐趣,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生活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体现在你拥有金钱的多少和物质利益的多寡上,还有你脸上的微笑,心中的情感。而人生有着太多的不公平,有起点的不公平:有的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有的人则生来就是残疾;有的生在穷乡僻壤,而有的则生在“天子脚下”。有结局的不公平:同样的辛勤付出,有的人抢得先机,而有的人只能向隅而泣;同样的冒险一搏,鹤起兔落之间有的人倒霉,有的人走运。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是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在孩童时代,我们会为拥有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烙下一串串深刻的记忆;今日重温,也许会忍俊不禁,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情真意切的延续。
 
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人,他们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看到这些人的犯罪事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说:“要是他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感叹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啊!问题是,一旦受贪欲支配,又哪里会知足,哪里会收得住手呢?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倒是很难得修炼成的德性,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物欲诱惑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代。
 
寒山禅师曾作过一首《东家一老婆》的偈: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
 
昔曰贫于我,今笑我无钱。
 
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
 
相笑傥不止,东边复西边。
 
这首偈以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提出令人深思的严肃问题。过去被我看不起的穷者,富了之后反笑我寒酸。我笑他在前,他笑我在后,笑与被笑的位置不断变换,必将陷入无穷的悲与喜的轮回之中。然而一旦做到了既不因贫贱羡人,也不以富贵骄人,超脱于世俗的祸福之外,唯求自心清静,律己自重。这样,就不会陷入“东边复西边”的无尽烦恼之中了。在现实社会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十分富有的父亲,想让儿子看看穷人的生活,使他知道自己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就安排他去看看穷人们的生活。
 
于是,这位父亲带着一家人来到乡下。他想让儿子看看贫穷是多么的可怜。他们找到了一户最穷的人家,在那儿度过了一夭一夜。
 
回来后,父亲便美滋滋地问儿子:“你认为此行如何?”
 
“非常好,爸爸!”
 
“现在你该知道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了吧?”父亲问道。
 
“是的。”
 
“你都看见什么了?”
 
“我看到我们家花园中央有一个游泳池,他们却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我们家花园里有许多进口的灯,他们却拥有满天的繁星;我们的院子虽然很大,他们的院子却延伸到地平线上。”儿子说完后,父亲沉默无语。
 
儿子又说:“谢谢你,爸爸,你让我明白了我们是多么贫穷!”
 
富者可能在某些时候或某些方面抓住了机遇,成为了富人,然而为富不仁、弃贫爱富就是贫困的另一种表现,而这种表现让整个社会都厌恶。以贫富论英雄,
 
是一种狭义的贫富观。
 
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算是穷到家了,但是谁又能鄙视陈景润呢?还有历代以来的那些清官、廉官,谁又能说他们无能值得鄙视呢?
 
那些贫穷一点的人更不应该看轻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自卑,更不要因为贫穷而丢掉某些富人们所不拥有的“富裕”。作为不富裕的人,一定要成功地理解穷,思考为何会穷?千万不要轻信富人的杜撰,成功者奋斗的历史,道理很简单:别人的衣裳不一定适合自己穿。当我们发现,努力了、奋斗了,依然不富时,那穷就不是我们的错了。
 
可以说,世界没有绝对的穷人,也没有绝对的富人。以金钱分也只是一个局部,而我们面对的是人,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们在金钱上的缺失,这肯定是“硬伤”,当注定我们在这方面是矮子时,我们为何偏要从短处较劲,而不去在其他方面发挥优势呢?
 
世界是一个舞台,上帝规定了我们的角色,主角固然是有数的几个。既然演不成主角,那就把配角或者次配角演好,更不必去羡慕那些主角。能将配角演好的演员同样是好演员。
 
在影视界比较有名的配角演员有很多,而且有一些专门演配角,其中己经逝去的傅彪就是一例:在他所参演的影片中,他作为主演的戏少之又少,然而让人们记住他的反而是那一幕幕戏份不多的配角戏一一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大明宫词》没有他,只是一部古代的偶像剧;《大碗》没有他,只是一部平庸的贺岁片;《押解》没有他,只是一部枯燥的公路片……
 
因此说,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不要因为自己身处的位置而骄傲或者自卑、鄙视或者羡慕,正如广告说得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只要自己正视这点,我们都将是富有的人。
 
倘若我们暂时富裕,切莫鄙视或嫌弃那些不如我们的;如果我们暂时贫穷或者稍不如意,同样不必去羡慕那些整天开车、忙于应酬的。正是由于生活是自己的,我们才能体会到那份只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甜蜜,而这绝对与贫穷或富裕没有必然的联系。幸福在于你的心态,在于你对生命的体悟。正如守静禅师在《云水偈》中所描绘的“云水”人生。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守静禅师此偈前两句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进行论述的,首句中写水从上往下流,只是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由本性,而不是刻意所为,暗喻人也应当把握自己清净无垢的本性。第二句中一片云随意游荡,就算飘入洞中,也并非存心而为。寓指禅修也不应虚妄计度。第三句总合了前两句中的事物,以“云水”喻“人生”,指出人的生活如果能像“云水”一样遵循本性,那就不必刻意修炼便可成佛。
 
要知道,倘若每个人都懂得遵循自己的本性,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人生也就会时时有幸福。
 
幸福与快乐其实都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快乐并不一定要花大钱、搞“大动作”;有时只是一种觉悟,悟到了也就快乐了一一口干了有水喝,肚子饿了有饭吃,退休后可以养花种草、养鱼养龟.......(L、里舒畅的感觉,有时只需我们拥有一颗容易满足的心即可。
 
有这么一位推销员,他在一个圣诞夜便悟得了这个快乐秘方。
 
那是某一年的圣诞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充满着节日的欢愉。这位推销员却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公园里的一张长椅上回顾着往事。
 
去年的今夭,他也是孤单一个,以醉酒度过了圣诞节。没有新衣,没有新鞋,更谈不上新车子、新屋子了。
 
“唉!看来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度过圣诞了!”心里想着,并看了看脚上的这双旧皮鞋,一股惆怅悄然涌上心间。
 
就在这时,这位推销员看到了一位残疾青年正费力地支配着轮椅在他身旁经过,他立即醒悟:“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啊!”
 
那夭过后,这名推销员发奋图强,力争上游,终于,他有了不错的业绩。不但穿上了新鞋,还有了自己的车、自己的房。
 
大道理好像大家都懂,但如何才能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呢?首先我们必须随时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有点不思进取的意味。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很多时候都在于“不知足”。
 
例如,当我们找到一份工作以后,如果心里所想的只是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这时烦恼就会产生了。如果我们能用另一种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用这种心态去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就不难发现何谓快意人生了!
贫困的生活、卑贱的身份,很容易使人丧失志气、丢失激情。在磨难中保持热度不减,是生活发生转机的首要前提。再贫贱的人只要能够坚持住自己的信念、安贫乐道,那么生活就不会抛弃他,快乐也不会远离他。
 
东汉时,出身微贱的陈实在家乡当了一名县衙的小吏,有时还要干粗活儿。陈实俸禄很少,常常挨饿,有人就劝他说:“你毕竟是个小吏,吃不上饭只因你太本分了,为什么不贪占一点财物呢?”
 
陈实说:“我身份卑贱,如果再干些不法之事,不是更下贱吗?我不能胡为,我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陈实用心读书,希望有一夭能摆脱卑贱的地位。有人认为他当务之急是安定生活,劝他说:“人要穿衣吃饭,读书有什么大用呢?即便你有大学问,仅因为你穷,别人也会看不起你,还是干点正事吧。”
 
陈实不理会这些,相信自己总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夭。后来,陈实当了太丘县县令。他在任上,生活虽然有些改善,但因他奉公守法,日子仍不宽裕。
 
陈实的手下没有油水可捞,都对他抱怨不止,有的公开对他说:“从前的县令,自己富足,我们做下属的也有好处可得。现在你自己清苦,我们也跟着受穷,对谁都没有好处,应该变通一下才好。”
 
陈实说:“我不想违法,因为我知道犯罪比受穷的害处更大。贫穷时不失去正义之心,严守本分,这才是致富的正途,哪能任性胡来呢?我们现在无灾无难,这不比违法入狱要好很多吗?”
 
邻县的县令后来因贪赃入狱,他的下属也有很多人被牵连治罪。陈实的下属这才感到他的教导正确,说:“贫贱的人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就会惹来更大的祸患。我们现在平安无事,都是陈实所赐啊!”
 
陈实不因贫贱而巧取豪夺,远离正道,所以后来他才当上了高官,没有中途倒下。他教导下属不用歪门邪道解脱贫困,他们才没有滑向犯罪的深渊。
 
安贫乐道,并非不思进取,它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心态。它是一种人生觉悟,能够让我们坦然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失意、每一段痛苦。
 
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别人以及外界的干扰而随意改变,不因财富的多寡来左右我们的情绪,幸福感就会时时出现。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fjdq/zy/9247.html


佛教咒语推荐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谛,即四条真理。这是佛教一切教义的…


周易算命最新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论四季气色: 1、春季(五行属木),…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1、金形(一)兼火局,白中带红(微…

国易堂阅读排行
热点专题
Copyright © www.guoyi360.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易堂 | 周易算命 | 易经算命 | 生辰八字 | 算命最准的网站 | 网站地图 | RSS | 鲁ICP备2020040142号-13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