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慧忠的禅堂里,经常坐满了前来求佛问道的人,有朝廷的大臣和官员,但大多数是四方云游的僧人。他们大都慕名前来,他们之中也有很多真正有见地的人。见到这样的人,慧忠就会很高兴,也会聊得多一些,让他们领悟大道,弘扬禅法。
这一天,来了一个游方僧人,为了和慧忠国师印证一下佛法,一直在客厅里等着进宫讲法的国师。慧忠带着疲倦的身体回来了,听说这游方僧人在等着他,就去了客厅。简单的寒暄后,他彳门就谈到了佛法。意忠问道:“请问,法师攻什么法门?”
“我宣讲《金刚经》。”
慧忠微微一笑,说:“《金刚经》很好,请问,他的开头两个字是什么?”
僧人一听这容易呀,国师也不过如此嘛。他自信地答道:“如是。”怠忠又问:“‘如是’,是什么?”
僧人一下子傻了眼,想了半天也不敢开口。会客室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浓浓的茶香和燃香烟气在供着。好像过了很久,僧人还似乎听到了木鱼的声音。他的心中再也没有轻视的想法了。他就问:“心即是禅,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佛性。而禅师又把心说成佛性。请问国师,心与佛性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慧忠答:“迷时有区别,悟时则没有区别。”
“佛性为常,心是无常,常与无常也没有区别吗?”僧人问。
慧忠答:“常与无常都是说法,没有区别;区别在于悟与不悟。悟则心即佛,不悟则无佛。”
僧人若有所悟,沉思了一会,就告别而去。走时,还说出一句偈子:
育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佛性如是,慧忠的禅堂感悟:佛家讲真如佛性。真如佛性就是心灵的大彻大悟,在平凡的生命中体味解脱的境界,就是不执迷心的偏执中。所以,禅的“心即佛”指的是开悟之心,而非每一个心。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fjgs/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