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中的零星记载看,两汉的办法是俸禄二千石或千石以上的中高级官员,都在受印后即由国家配给专车。《汉书》记朱买臣拜为会稽太守的当天,“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说明自有一套机构按程序在操作。基层政府的情况,似是各衙署都备有官车,刘邦当亭长时交的朋友夏侯婴就是沛县的官车驾驶员。但数量有限的官车只能保证机关主官和佐贰乘用,其他属员若要摆乘车派头就只能自备了。
明清对京官乘轿车多有限制,中央各部司的官轿及轿夫配备,就只能优先供给高品阶的部门主官了。即使到了汉官不拘品阶都可乘轿的清代,以及满官亦多违制乘轿的乾隆以后,由于京朝部司主官起码得三品,所以四品以下的官员若要摆四拾大轿或二人小轿的排场,必须自己掏钱。如康熙时的著名文学家查慎行,官翰林编修,又入值南书房,算是皇帝机要秘书班底中人。可是他品阶很低,所以在其《南斋日记》里,便有“付轿夫七日工食,文银四两”的记录。
《蕉庵随笔》称,清朝开国后,虽然准许汉人大臣乘轿,惟都城区域广大,官员住宅距供职单位都很远,若要乘轿上下班,得准备两班轿夫中途替换,一班轿夫抬轿时,另一班乘大板车随后。计算下来,养一乘轿子的年度开销总得要数千两银子。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fsls/9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