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船鼎盛时期是在元明,这种船型与福船、广船、鸟船一起成为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沙船是在古代平底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船型。据专家考证,沙船始造于唐代的崇明岛,其船型特征是:平底,方首方尾,尾部出方艄,身长体宽而且扁,为唐宋元明清名代内河、近海、远洋船舶中的主要船型之一。沙船在唐代定型,宋朝称“防沙平底船”,元代名“平底船”,明嘉靖初年已通称“沙船”。
在中国造船历史上有一种将船舱用隔舱板隔成数间,并予以密封的水密舱船。船体用木板隔成了五个大舱和若干小舱,船舱和船底用铁钉钉牢,缝间用石灰、桐油填塞。
水密舱船型具有许多优越性:
其一,在发生触礁的意外事故中,即便有一、二个船舱破裂漏水,其他船舱也不致进水。这样船仍有浮力,不会沉没,从而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大大增加了船舶航行的安全保险系数。
其二,隔舱板和船体紧密钉合,从横向支撑船体,增强了船体的抗压能力。另外船上分舱,也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保管。正因为水密舱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同时期的外国船只在触礁船体破裂的意外事故中,很快葬身海底。而同样情况下,中国的海船却能够继续航行,安全返港维修。
所以说,水密舱的出现也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一大贡献。世界其他国家直到18世纪末,才吸收了我国这一先进技术,开始在船上设置水密舱。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fsls/9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