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以著名的蝴蝶梦作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焉)。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速速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比之诮物化。
现实的实在性、永恒性和梦觉的虚幻性、多变性,使一般人很容易区分梦与觉。在这里,庄子倒不是故意混淆两者的界限,他只是企图在理论上达到一个齐物我的境界。从齐物我,到齐梦觉,到齐生死,这只是一个深邃的哲理。但是,照我们今天看来,这是个寓言,与其说是一种哲学的玄想,还不如说是一种美学的遐想,更令后人感觉到它的魅力。
在庄子之后约两千年,法国哲人狄德罗,在欣赏凡尔奈的名画《月光》以后,梦境中出现了画中的若干景物,他也说道: “当我认为自己在做梦的时候,我实际上是否醒着呢?而当我认为自己醒着的时候,我实际上是否在做梦呢?”他在这里发表的也并非哲学见解,而是一种艺术鉴赏的感想。在他脑际闪过的耐人寻味的问号,正好重复了两千多年前困惑庄子的关于梦觉的谜。
庄子承认自己与蝴蝶是“必有分(区别)"的。他要把自己与蝴蝶齐一,用了“物化”这个概念。在《刻意》中他也提到了“物化”, “圣人之生也天行(随天而行)其死也物化。"梦化蝴蝶、觉化庄周是物化,死而化为异物也是物化。在这里,通过“物化”这一概念,又把梦觉与生死联系在一起了。看来,人生如梦的思想,是庄子所反复强调的。物化,就是与万物敞化为一。物我的界限,在现实世界里是很分明的,只有在梦境中才可以交融贯通。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jmzn/9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