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神灵,相信命运,是求卜者共同的文化心理。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许许多多神灵的崇拜者和迷信者,也造就了一些声名遐尔的卜筮名家,姜太公、周公旦、黄石公、张良、管辂、郭璞、李淳风、袁天纲、陈抟、徐子平、刘伯温、铁冠道人等等,都因传说他们识天文、通地理、能知生死福祸、卜吉凶休咎而受到人们的崇拜。就是今天,你如果到乡村走一走,问一问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虽“不知有晋,无论汉魏”,但说起这些人来,他们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出许多你闻所未闻的有趣故事。尽管他们对那些故事的真实性也表示怀疑,但仍然津津乐道。从此可见古代卜筮名家在中国民间的影晌。不仅如此,一些人还保存着世代相传的占卜书籍,二十多年前那场“破四旧”的大潮并没有将它们荡涤干净。作者写作此书时曾见过一种流布民间的抄本,其中有《推背图》、《帝师问答•烧饼歌》、《黄蘖禅师诗》、《李淳风藏头诗》和《铁冠数》、《透天玄机》等。书中有一段论述卜筮和运数的话,反映出古人对占卜算命、人生命运、国运盛衰等特有的文化心理,很有代表性。兹录于后,龟蓍有灵乎?运数有定乎?狂达者视之无不斥为妄说。然宇宙之事,每有出人意外而不可以道理喻者,如以上所录李淳风、袁天里之《推背图》、李淳风之《藏头诗》,铁冠道人《铁冠数》、刘伯温之《烧饼歌》,皆以数千百年前之人,逆料数千百年之后之事,历历数出,丝毫不爽。及吾人己身所经历者,亦语语应验,断断非好事者所能附会也。噫!龟蓍真有-灵耶?运数真有定耶?抑吾人心劳曰拙,神志昏乱,而无沉潜精锐之思,反转以妄诞诬之也?
显然,发此番高论的人对卜筮等术数是深信不疑的。他认为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是由冥冥之中的超自然力量决定的,人们无法抗拒,而只能顺从它们的意志。因此,他相信并企望通过卜筮与神灵获得沟通,得到神灵的帮助。有人对占卜表示怀疑,斥卜筮为虚妄,反面受到指责,说人们“无沉潜椅锐之思”,无法参悟那些玄妙深奥的道理。然而,发此高论的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所有应验之事,无一不是相信神灵和命运的人的附会。本来毫无关系的事情,经他们一附会,就变得活灵活现,宛若眼前,因此就有许多本来就对神灵和命运有几分相信的人来附和,一而成十,十而转百。三人成虎,是因为人们首先对虎存有几分畏惧占卜筮所以有人相信,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对神灵和命运存有几分敬畏。失去这样一种文化心理基础,卜筮就会完全失去其市场。
对卜筮这种最古老的术数,很早就有人提出怀疑。第一个提怀疑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武王姬发准备伐纣,令卜官卜吉凶。卜官用龟甲卜之,其兆不吉。这时,暴风雨骤至,诸公卿尽皆恐惧。这时姜太公站了出来,扔掉蓍草,踏碎龟甲,说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力主出兵伐纣。周武王采纳萎太公建议,誓师牧野,举兵东进,一战而胜。姜太公即姜子牙姜尚,是周文王之后的另一卜筮名家。相传武王出去打猎,没得到猎物却见到了姜子牙,姜子牙毫不客气地坐在武王乘坐的辇上,让武王拉他。武王知道姜子牙不是寻常之人,使出全部力气拉辇,拉了一会停下来喘喘气,姜子牙又让他拉。武王又拉了几步,实在拉不动了。这时姜子牙下辇跪在武王下面前说,“大王拉我八百零八步,我将保周朝天下八百零八年。”就是这个姜太公,竟然对卜筮提出了怀疑,并一计见血地指出了卜筮的虚妄不可信“枯骨死革,何知吉凶!”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在批驳卜筮这种虚妄活动时,曾引用过武王伐纣,太公推费蹈龟的例子,以证明卜筮的虚假性和欺骗性。卜筮名家对卜筮表示怀疑,这是很有说服力的。姜子牙是最早的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战国时期楚国的卜官郑詹尹也曾对卜筮表示过怀疑。屈原政治上失意,“心顼虑乱,不知所从”的时候,向郑詹尹求教,希望他能释疑解难。郑詹尹对他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知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逋。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卜官一般都是比较虔诚的,其对神灵的信奉程度也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有的即使不相信神灵,也决不会在别人面前流露出来。然而,身为太卜的郑詹尹却直言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及。”对笃信神灵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不能容忍的。神灵是万能的,怎能会有所不逮、有所不通?怎能会有不知之事?神灵竟然会有所不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些话出自卜筮名家之口,对那些虔诚地信奉神灵、相信卜筮的人,不啻是晴夭霹雳。可是,他们只是对卜筮表示了怀疑,而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卜筮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即迷信神灵、相信命运的文化心理。卜筮象幽灵一样继续在古老的中国游荡着。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xuanxue/ds/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