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图”“洛书”宋代以来学者多有争论,但迄今无人能把它彻底说清楚。推崇者认为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伏羲以之画八卦,大禹以之定九畴;反对者则认为以河图、洛书为画卦作《易》之本、.中国文化源头的观点是牵强附会、无稽之谈。笔者不揣浅陋,也对河图、洛书谈点看法,以飨读者,并冀望就正于海内外方家通人。
关于“ 河图”,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文献是《尚书.顾命》: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这是记述了周成王死后,周康王举行即位大典时殿堂中陈列的器物,河图是其中之一。很明显,河图从它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时起,便具有帝王受命的色彩。
《尚书》之后,河图一词又出现在《论语●子罕》篇:
子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由孔子的感叹,可知河图和凤鸟一样,被古人视为重要的祥瑞,是天命的象征。孔子虽然没有具体说河图是什么,但他把河图解释为黄河所出的图,从而也限定了后人对河图的解释范围。
孔子之后,《墨子●非攻下》也提到河图:
赤鸟衔理,降周之岐社,日:“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
据孙诒让《墨子间诂》考证,“绿” 即“篆”,那么篆图当是黄河中出现的象征天意的符命之图,也就是河图。《墨子》中的这段话,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他也是从帝王受命的角度理解河图的。第二,墨子明确指出了河图出现的时间,就是周文王、武王伐纣之时。第三,墨子还叙述了文武翦商时出现的多种祥瑞,其中“赤鸟衔理”“河出绿图”,即孔子所说的“凤鸟”“河图”; 除此之外,又有“泰颠来宾”“地出乘黄”两种。其中,泰颠是商周之际的贤人,《尚书●君奭》篇周公旦依次叙述了成汤、太甲、太戊、祖乙、武丁等帝王受命时各有贤臣助之,直到文王受命时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等五位贤臣助之。如果说赤鸟象征天瑞、河图象征河瑞的话,那么,墨子当以泰颠为人瑞的象征;至于乘黄,即是黄马象征地瑞。
《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黄。”如果我们从《尚书●君奭》《尚书●顾命》所透露出的周王朝乃秉承天命而立的文化氛围来看的话,周康王即位时殿堂中所立的器物,无疑都是商周之际周文王、武王所得到的宝物天命之符;由之也说明了孔子感慨的历史对象,就是墨子所清楚说明的文武伐商之事。河图,就是周文王时黄河中出现的祥瑞。按照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较之于以后诸说,无疑是孔子、墨子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至战国中后期,于河图之外,又增添了洛书这一祥瑞。《管子 ●小匡》记载管仲答齐桓公“昔三代之受命者,其异于此乎”之问时日:
夫凤凰之文,前德义,后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日受命,无乃失诸乎?
孔墨关于河图,都认为是从黄河中出现的,但具体怎么出现的,并没有交代。《管子》则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既然“河图”“洛书”都出自河流之中,按常理推断当然是生活在河流中的动物带上来的,这就是龙和龟。很明显,《管子》的这个说法,是为了强化天命祥瑞的观点,并且是受了凤鸟、黄马说法的启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管子》 中已把“河图”“洛书”的出现时间,又往前推到了三代之远。
以上是先秦时期“河图”“洛书”的几个说法,并没有与易卦发生联系,那么,为什么到了《系辞》中,“河图”“洛书”突然成了易卦的本源了呢?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cs/9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