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中国帝王治国理民的工具,为此他们还建筑了天人合一的象征物一明堂。 明堂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文公二年》:
睥曰:《周志》. 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
虽然据史籍记载,明堂之名始于西周,但可上溯到神农、黄帝时代。“根据报道,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凌源县牛梁河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址中,已经发掘出明堂的建筑遗迹。这说明.明堂在原始氏族社会确实已经存在了。”《周礼考工记匠人》说:夏后氏世室....人重屋....周人明堂。
商人把明堂叫做重屋,夏人叫作世室。《惟南子. 主术训》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牛,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明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黄帝坐明堂,始正天刚,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
《管子》说:“黄帝立明堂之仪, 舜有告善之旌,汤有总街之匡,武王有灵台之候。”《艺文类聚》 卷三十八引尸子》说:“黄帝日合宫,有虞曰总章,殷人曰阳馆,周人日明堂。”
说明“明堂”为历朝帝王之堂室。关于明堂的结构与性质,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有专章论述,明堂的结构可归纳如下几点:
一、明堂建于国都南郊外,别称辟雍。
二、明堂的外形为上圆下方,是一种高台建筑,东西南北四方皆有门,外围有水环绕。
三、明堂的俯视形状为一长方形建筑群,其东西边略长于南北边。内部结构如下图:
从明堂图看其内部结构,是按《洛书》的格局安排。明堂有九室,每室四户,八牖,共计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东、南、西、北四方正位上,各有一间正室,东曰“青阳”,西曰“总章",南曰“明堂",北曰“玄堂"'。四间正室的两侧各有一个侧室,称为“个”。这在《礼记月令》中有明确记载,录出如下:
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
仲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太庙。
季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右个。
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
仲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太庙。
季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右个。
中央土位,天子居太庙太室。
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
仲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太庙。
季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右个。
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
仲冬之三,天子居玄堂太庙。
季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右个。
《吕氏春秋》也是按十二月记载的,称作:
孟春纪
仲春纪
季春纪
孟夏纪
仲夏纪
季夏纪
孟秋纪.
仲秋纪
季秋纪.
孟冬纪
仲冬纪
季冬纪
《通典》所述的明堂建筑结构就与<《易经》 紧密结合在一起了,说明古人很清楚明堂原是惕经》天人合一论的模型建筑, 谓:
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径九丈,阴阳九六之变,圓盖方载,六九之道,八达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宫以应十二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室之数也。户外皆设而不闭,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二十八柱,列子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乡五色,各象其行,外博二十四丈,以应节气也。
请看,这不是一个小宇宙吗?这个宇宙以太阳为主,《素问》说“天运当以日光明。”所以叶舒宪先生认为明堂之制的实质是.“太阳的观测与崇拜仪式。”
关于明堂的功用,古籍多有记载。如《孝经援神契》说:
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上圖下方,八窗四达,在国之阳。
《三辅黄图》说:
明堂者,天道之堂也。所以顺四时,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谓之明堂。
《诗.大雅.灵台》小序孔疏引颖容《春秋释例》说:
告朔行政,谓之明堂。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
....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司马贞《索隐》引虞喜《志林》说:“改历于明堂, 班之于诸侯。诸侯群神之主,故曰诸神受纪。”
《白虎通》卷二辟雍:
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
汉代李尤曾作《明堂铭》 说:
布政之室,上圆下方。体则天地,在国正阳。窗达四设,流水洋洋。顺节行化,各居其房。春恤幼孤,夏进贤良,秋厉甙人,冬谨关梁。
由上述可知,明堂是仿天道而建的。汉儒桓谭《新论》说:
“王者造明堂,上圆下方, 以象天地。为四面堂,各从其色,以仿四方。天称明,故日明堂。”明堂与时令、历法天道密切相关,首重天道,顺天道而布政,这在《月令》有明确记载,现举孟春之月说明于下: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魄,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簇。其数八,其味酸,其臭擅,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獺祭鱼,候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旃,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 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太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戴未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日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本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客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陧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準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杞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天、飞鸟,毋靡,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倚。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孟舂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焱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萵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久。
“太史”就是掌筮法的官员,主管天文历法,不但懂天道, 还司“典”礼“法”度,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数八”是《河图》东方数。这都是筮数的基本内容。以天象言,正月日在营时,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定焉。顺天时以动,有三才之道,“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并陈述了在此天道下的气候、物候之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天子发布了适宜正月时令的一系列政令:
1.天子迎春东郊,居青阳左个,以顺天道,行赏官员。
2.发布“德和令”,施惠百姓。
3.命令太史“授民时”,不得有误,按时行典礼法度。
4.发布动员春耕生产令,天子官员齐出动,以宣告春耕生产开始。
5.命令主管农业的官员,舍于东郊以顺应时气;令其修土地,审经术,亲自督导民众。依据土地的不同情况种植不同的作物。
6.命令乐正,正六律,人学习舞,以修祭典。
7.命令祭祀山林川泽。禁止以牝畜作牺牲,禁止伐木,禁止捕杀幼小禽畜,以顺应春生。禁止动用劳力修置城郭,以免影响,春耕生产。
8.不可用兵。
9.注意气象常与变。
总之,明堂之制是天人合一的产物,是《易经》理论的模型。“明堂所以明道。” (《周书大国》) 所谓“神道设教",神为阴阳之意,即天道,就是说,以天道而明人事。
乌恩溥说:“可以说, 明堂和月令是《周易》的世界图式和天人合一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而《周易》则是明堂和月令的理论基础。”说的很对。明堂模型好比是象数系统,《月令》 就是“明堂’的“系辞”。所以,我在解读《易经》的时候,就参照明令》释译“系辞”,结果使诸多难懂的“系辞”,全然贯通得解。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dj/9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