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许多封建士大夫自命清高,认为乘轿“以人代畜”,是有伤风化的不道德之举。所以,北宋除“宗室老疾不能骑者,出入听肩舆”(《宋史·舆服志》)以外,凡朝廷命官不乘轿,即便是个别老弱病残者,“朝廷赐令乘轿,犹力辞后受”(《朱子语类》卷128)。对于品官家眷和民间富户乘轿,则不加限制,但对轿夫人数却有规定。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翰林学士李昉上奏言:“工商、庶人家乘檐子,或用四人、八人,请禁断。……兜子、舁不得过二人。
宋代南渡以后,统治者不思金戈铁马,率师北上,反而沉酒于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享乐生活中,在定都杭州以前,南宋政权先迁于扬州,宋高宗以江南多雨,“扬州街路滑,始许朝臣乘轿”。其后“东征西伐,以道路阻险,诏许百官乘轿,王公以下通乘之”(《宋史·舆服志》)。加之当时的马匹、车辆几乎大部分为金人掠去,所以,从那时起,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骑马乘车者渐少,而乘坐轿子者日多,以至形成“中兴后,人臣无乘车之制,从祀则以马,常朝则以轿”(《宋史·舆服志》)的状况。由于乘轿限禁逐渐放宽,王公及品官之妻也多坐轿。到后来,甚至一些无爵位的富人也可乘轿。民间百姓婚嫁迎娶亦莫不乘轿。仅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在南宋统治的半壁江山中就形成了轿子不绝于道,乘轿者比比皆是的局面。由于轿子风靡当时,在客观上就影响和阻碍了制车技术的发展,造车业随之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汉唐时那种有车千乘、万乘之盛况,使我国原本领先于世界的制车技术,从此停滞不前。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fs/9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