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濯缨亭笔记》记载,徐大升是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之人。徐大升获僧人道洪秘授“子平术”。在获真传后,徐大升开始系统地整理“子平术”,写有《渊海》、《渊源》两本系统论述“子平术”的书籍。由于《渊海》、《渊源》重复的内容较多,明代编纂官将《渊海》、《渊源》合二为一,并加人当时流行的一些命学歌赋,编成《渊海子平》一书。最初的《渊海子平》由明代杨淙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编,由钦天监李钦增补,未署原作者。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唐锦池增补署宋东斋徐升编。崇祯七年孟冬,再编。
《渊海子平》题记写道:子平书,宋徐公东斋已详明矣。传有《渊海》、《渊源》之集,其理则一,篇句俱同。今之用者,惟宗《渊海》。而《渊源》亦有妙用,或为之集。今将二书合并参考,遗失总归一轶。加之诗诀、起例,增解字义。后学识之,则二书了然在目,无遗矣
根据《渊海子平》的题记,我们知道徐大升(东斋)写有《渊海》、《渊源》。在明代的时候,人们青睐《渊海》,但编纂《渊海子平》的官员认为,《渊源》一书也有妙用。由于《渊海》、《渊源》篇句重复,所以编纂官将两书合并并加入了明代的诗诀等,编成《渊海子平》。今天的很多学者往往将《渊海子平》当作徐子平或者是徐大升的作品。实际上,《渊海子平》是明代人对徐大升《渊海》、《渊源》的合并,并掺杂了当时的命学歌賦而成。
回顾《渊海子平》的形成过程,可以知道徐大升是传承“子平术”的一位重要人物。据《渊海子平》题记记载,徐大升绝非徐子平。因为题记说得很明白:“子平书,宋徐公东斋已详明矣”。也就是说徐大升的著作是在阐述“子平术”。
徐大升的《渊源》一书,在国内如今已流失。笔者经过寻觅,终于在韩国汉文古籍微缩图书中得到了徐大升所著的《渊源》。《渊源》一书全名为《子平渊源》,序文名为《子平三命通变渊源序》。序文写道:夫五行通道、取用多门。物不精不为神,数不妙不为术。子平之法,易学难精,有抽不抽之绪,有见不见之形。以日为主,搜用八字。先观提纲之轻重,次详时日之浅深,专论财官……余自幼慕术,遍访高人传授子平真数。定格局、历学几年,颇得真趣。今因闲暇,类成编次,寻其捷径,名曰通变渊源。谨锓于梓,以广其传。欲使后之学者快其心目,开卷易晓,若能观览熟读详玩,则责贱吉凶真如,对鉴觅形也。宝祐平月望日东齐徐大升序。
《子平渊源》所署年号为“宝祐”,这与明代的《濯缨亭笔记》记载吻合。笔者同时将《子平渊源》与《渊海子平》内容对照,发现《渊海子平》是对《子平渊源》的注解和完善,这与《渊海子平》题记也吻合。上述两点都可以说明笔者获得的《子平渊源》可信。
此外,就《子平渊源》中记载的命例,笔者也与《渊海子平》做了比照。例如,《渊海子平•飞天禄马格》中记载了五个人的八字,这五个人分别为:乔丞相、蔡贵妃、曾尚书、正使、乞丐。而在《子平渊源•飞天禄马格》也有这五个人的八字,只是略有出入:乔丞相、蔡贵妃、曾尚书、横行正使、乞丐。“横行正使”是宋代的军阶名称,而“正使”并非是官职名。两书命例前三人所用的都是官职名称:丞相、贵览、尚书。以此类推,第四位也应该是官职名称。对比“正使”与“横行正使”,只有“横行正使”才是官职。由此可知,《渊海子平》作者在合编《渊海》、《渊源》中,将“横行正使”误写成“正使”。这也说明笔者手中的《子平渊源》一书其年代早于《渊海子平》,是可信的资料。
如此一来,徐子平是确有其人还是子虚乌有就一目了然了。徐大升在序文中写道:余自幼慕术,遍访高人传授子平真数。定格局、历学几年,颇得真趣。今因闲暇,类成编次,寻其捷後,名曰通变渊源。谨锓于梓,以广其传。徐大升明确提到,子平真数是髙人传授的。在学会子平真数后,他将“子平术”做了简化,并写成《子平渊源》一书,来传播“子平术”。
《子平渊源》序文充分说明,徐大升绝非徐子平。在南宋末期,“子平术”经徐大升整理开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bzmr/xzp/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