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为“神奇”的,还有《志异续编》中的一个例子。曾有三个少年相约去试试测字术士测得是否灵验。他们拈得一个“鸿”字,求占今日将上演什么戏。术士说: ”演的是《佛殿》(即《西厢记》中的一折)。“结果确是如此。三少年问他是如何知道的,术士解释说: "`鸿'字左为三点水,添个'去',便为法聪的`法'字;、鸿'字当中是个`工', `工'字加诊',便为红娘的`红'字; `鸿'字之右是个`鸟'字, `鸟'加上` '便是莺莺的'莺(篱)'字,综合以上三点,不是《佛殿》是什么呢?”三少年又问:“那么张生何在呢? "术士说: "'鸿'之左是三点水,加上`各'字,就是洛阳的'洛'字,洛阳才子非张生又是谁呢?”三少年仍然不服气,认为术士是碰巧说对的。
术士解释说: "测字之道重在`理' `数'二字,它虽然是就字说理,却含有机数在内。“三少年谓他说个明白,术士便振振有词地断道: “机数就在拈字之时,我当时正想把字拆开,正好有人担水而过,只听他对人说:`听明白了,快快去吧!'所以我灵机一动,断为法聪。因三点水加上`去',就是一个`法'字;那人说`听明白',这岂不是法聪的'聪'字?当时我又看到店内工人一手携着一个小女孩,一手拿着一束丝,所以我推知'工'加`乡'就是红娘的`红';再说那小女,又怎可说不是个良女?既是良女,当然就会成一个'娘'字了。当时我又见一家门上插着三灶香,其中熄了一灶,燃着两灶,我灵机一闪,`门'上添茬两灶火,不就是' '字头吗?何况当时又恰好飞过两只鸟,故我推知`鸿'右边的'鸟'加上` '字头,就是一个`莺(常)';二鸟飞过,也自然是'莺(常)莺(莺)'咯!再说你们几位吧,我见诸位都脱帽霹顶,来到我这儿,又都是客人,三客'皆去帽,岂非三个`各'?所以`鸿'之三点水,加上一个'各',正好是洛阳的'洛'字。加之你们求测时,又恰好是太阳当顶,故我又知是洛阳了。张生既是洛阳才子,那么,不断为张生又该断谁呢?“经他这么一说,三个少年才叹服不已。在这个测例中, “假借测法”运用得神乎其神,既融入了旁人言语,又化入了耳闻目睹,突出体现了测字术士”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的本领。
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运用来为自己服务,这就增加了测字的神秘性,也是测字中随机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cz/czff/9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