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似测法的另一种类型是谐音测法,汉字间不仅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而且有很多字的读音相同或者相近,这就为谐音相似测法提供了条件。我国历来就有对语音的崇拜,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禁忌习俗,民间则多喜欢谐音吉语,如以鱼谐“余”,又如发菜谐 “发财“音,节日里人们争相抢购,使发菜的价格一涨再涨。人们不喜欢一些不吉利的读音,如忌"梨"、 "伞”,以其有“离散”之嫌;寿衣忌用“缎子",唯恐"断子绝孙"。又如近期港台有人竞因为"丝路”与“死路”相近、“酒泉”与“九泉”音同,而视河西走廊为畏途,拒不赴酒泉地区游览观光。谐音相似测法的范围很广,它并不仅仅局限千读音的禁忌,凡是能为侧字服务的都可以借用,而不去顾及读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一人以“陀”字间官司的吉凶,i则字先生说: "`它'字从字形上看是虎头蛇尾,从意义上乔可以看做庇护对方(它方);另外,`陀'音拖,恐怕不会马上了结,要拖延一段时间。”这里谐"陀“音为"拖",从而附会到拖的意、义上去,即推迟一段时间。另据《晋书》记载,扬雄为春陵令时,举兵抵抗王敦,后为王敦所获。扬雄在被擒的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乘车、在车之两旁还挂有肉 扬雄私下便犯了嘀咕:“肉必然有筋、筋者斤也。车旁有斤为`斩',我大概要被斩了吧。 "周亮工《宇触》上收了一个测例.也煞是有趣。一次,术士瞎子汪龙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是追捕强盗的差人。差人用《易经》中“文王”二字来求测强盗所逃的方向。汪龙私下念道:“文王,西伯也。西伯与`西北'相谐音,强盗必在西北方向无疑。”但他转念一想,徒弟为了钱财曾让他这次别说实话,就随口向两位差人敷衍道: “你们去东南方向追捕强盗吧!”结果,差人南辕北辙,一无所获。当然,究竟是汪龙占断失误还是没说实话,这只有天知道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cz/czff/9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