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四十二章经

第一章 释经文

2014-11-14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四十二章经 | 点击:

  第一章释经文

  佛言:辞亲出家为道,名日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争,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次为Irsy勇13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

  这是第一章,讲出家修道,目的在了生死,最高可证得阿罗汉,最低也可希望证得初果须陀洹。但如何才能证得四果位呢?首先须断除爱欲,如能断除爱欲,即可从初果、二果、三果,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沙门”,在印度是出家人的意思,中文也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意思,辞亲出家,乃为精勤修持戒、定、慧三种出离生死的法门,借以息灭生死根本及贪、嗔、痴三毒,这就是辞亲出家作为沙门的目的。

  “四真道”即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是一切苦的总称。

  “集”意为搜集、累积种种业力,造成下一生再受报的原因;是受苦的同时,又造生死的业因,也就是在生死中接受八苦的同时,又再造杀、盗、淫、妄等的恶业。只要造了业,不论善恶,都得接受第二次生命,这叫“集”。

  “灭”是灭八苦、五苦,灭集,希望不要再造业。用道谛来灭苦的果——“苦”、灭苦的因——“集”。

  “道”主要是修戒、定、慧三学。戒、定、慧分开来解释,又叫八正道。八正道的内容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行进志清净”即“四正勤”,即所谓的四种精进:已作之恶令止,未作之恶不再作,未行之善令行,已行之善令增长。

  “阿罗汉”乃梵文音译,中文一般义译为“应供”。“应”有三种意思:(1)应断烦恼,(2)应了生死,(3)应受人天供养;实际上,“应供”只要有一个“应”字就可以了,译为应供,反而不能涵盖阿罗汉全部的意思。阿罗汉断一切烦恼,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证后的功德应接受所有人天供养,故称阿罗汉。在小乘中,证到阿罗汉便是最高的果位;但大乘佛法认为,阿罗汉不是最高的果位,成佛才是。不过佛有十种尊称,其一便是阿罗汉,只是我们一般很少称佛为阿罗汉,可是佛有阿罗汉的功德。所以在大乘中,佛可以是阿罗汉,而小乘的阿罗汉只是阿罗汉;一般而言,若只称阿罗汉证阿罗汉要拥有神通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仍有些阿罗汉并没有神通。

  “住寿命”是说释迦牟尼佛涅巢之后,有几位阿罗汉发愿长久住世,永远护持修行佛法的众生,如宾头卢尊者和摩诃迦叶尊者。也就是说阿罗汉可以自己决定留寿住世帮助众生,也可以随时说走就走。因此有些高僧大德,有的坐亡,有的立化,有的翻跟斗而涅粲,生死对他们来说好自在。

  “动天地”有两种涵义,第一种是罗汉以神力使天地震动,第二种是罗汉这样的功德力量,能惊天地,泣鬼神。

  “阿那含”意为“不还”,是说证得三果之后,不再回欲界,不到人问,不入生死轮回,但还在三界之中。

  “寿终魂灵上十九天”意思是说三果圣人肉体死亡后,魂灵会上十九天。

  当《四十二章经》翻译成中文时,唯识论典尚未传入中国,所以当时没有第七意识及第八阿赖耶识的观念,只好翻成魂灵。其实这里所说的魂灵指的就是第八识——死后的精神体。现在经典已经很少用这个词,只有古经译本中才可见,由此足以证明,《四十二章经》很早就传入中国,翻译成了中文。

  佛教有三界共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个禅定天中,其中最上五层的是五净居天。五净居天分别是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就是阿迦腻咤),是证三果圣人所住的。“上十九天”是在欲界六天及色界第十三天以上,即是净居天。但是既然是三果圣人所住,应不在色界,与外道及世间禅定天不同才对,所以此处的净居天,应如同欲照笛叨千——嘲京干公右内瞳和寿k睦囱虫寿k睦且宜舀干±百的干人所住;兜率内院是弥勒菩萨的净土以及道安、太虚大师和近代的慈航法师等,发愿往生弥勒净土的大善知识所住。第四禅天也有内外、凡圣之别,外院是一般修禅定的凡夫所住;内院是净土,是证第三果圣人所住。一旦证阿罗汉,就可永离三界了。

  二果“斯陀含”,意思为“一来”。修成斯陀含果的人,再到人间生死一次,再修行一生,即可证阿罗汉。

  初果“须陀洹”,又叫“预流”。预是预备,是进入圣人之流的预备阶段,也可说是预科生,等于是圣人先修班。须陀洹要来回人间七次,尔后可得阿罗汉果。

  此章后段特别强调,要证阿罗汉,须断爱欲,就好像人断四肢。阿罗汉离爱欲,爱欲不起作用,故真正离欲的阿罗汉,不会再受生死流转之苦。因为,爱欲乃生死根本,离了爱欲即断了生死流转之因。

  爱有好的爱,如慈悲;欲也有好欲,如发愿,因此唯识百法五十一心所中,有说欲、胜解、念、定、慧等五种别境,是产生修道驱策力的根本。断欲之前的爱叫爱,断欲之后的爱叫慈悲。jl-I:处的爱欲主要是指五欲,其中男女欲是五欲之中最严重的,不断男女欲,不能证四果阿罗汉;此外,不现出家相,只能证三果阿那含,现了出家相才能证得四果。但也不能因此就说现出家相者人人皆证四果,但欲证四果必需现出家相。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fjqj/42zj/8794.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四十二章经推荐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褅: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谛,即四条真理。这是佛教一切教义的…


周易算命最新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论四季气色: 1、春季(五行属木),…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1、金形(一)兼火局,白中带红(微…

国易堂阅读排行
热点专题
Copyright © www.guoyi360.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易堂 | 周易算命 | 易经算命 | 生辰八字 | 算命最准的网站 | 网站地图 | RSS | 京ICP备12029563号-11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