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虛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应主动向前行礼问候,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恭敬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先走。
不论骑马或乘车在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长辈,并等到长辈离幵约百步之后,自己才可以上马或上车离开。
【注释】
①尊:地位或辈分高。
②见:同"现",表现的意思。
③能:能力,才干。
④疾:急速。
⑤揖:拱手行礼。
⑥恭:恭敬。
⑦待:对待。
【评解】
家族中的祖父母和祖父母同辈的人,父母和与父母同辈的人都是尊长。父母的朋友是尊长,老师是尊长,凡无家族关系年纪与自己父母差不多的人也当看为尊长。
晚辈在尊长面前,不要直呼其姓名,而要用敬称,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教养、没素质。
另外•有才华的人锋芒太露很容易遭到嫉妒•所以在任何场所都要注意保持谦虛谨憤,即使你有才华,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卖弄,这样对将来的前途和立身处世都有负面的影响。
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长辈、老师或者长辈亲戚,应该过去跟他打招呼,这是对长辈的尊重。一个人在尊敬长辈的同时也是在尊敬自 己,若不懂得尊敬他人,就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长辈没有跟我们讲话(可能有急事或没有听见),我们就退后一点,让长者先过去。
今天尊重长辈还表现在,当他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要让长辈先 上。如果是出租车或私家车就要帮他开门,然后看他坐好之后,再轻 轻地把门关上,让长辈坐得很舒服。长辈要下车的时候,晚辈要先去幵门,让他安全地下来。
【国学小百科】
古代对长者的敬称
古代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外舅也是岳父之意。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 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 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 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瑋为洪武皇帝, 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对尊长者敬还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另外还有用"高寿"问老人的年纪;用高龄称老人的年龄。
【相关链接】
杜环代人养母
杜环是唐中叶京兆万年(今陝西西安)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 远游到江东做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 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个性谨憤而又 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庭破碎。常母张 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谓敬先,不 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 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 先,if却谢绝而不肯接纳。
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做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 人到金陵。打听过几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已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门内有两株橘子树可以辨认。"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哪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 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7常母哭着告诉杜环 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
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 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棒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 母休息。常母问起允恭一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 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 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 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侍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 侍奉您老人家吗?况且先父和允恭交情好得像亲兄弟一样,现在您老人家贫穷困顿,您不到别人家里去,而来了我杜环家里,这真是他们 两位老人家在冥冥中引导的啊!希望您不要再多想了。〃
当时正是战争过后、饥荒的岁月,百姓连亲身骨肉都难以保全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他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
常母的个性急躁而又狭隘,只要稍稍不顺她的心意,就发怒骂 人。杜环私底下告诫家里人•尽星顺从常母,不可以因为她贫穷困顿, 就对她轻视、傲慢,和她计较。常母患有痰疾,杜环亲自替她煎药, 还一匙一匙地喂她喝。因为常母的缘故,杜环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过了十年,杜环担任太常赞礼郎的官职,奉诏令去祭祀会稽山。 杜环回来路过嘉兴,正好遇到了常母的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 "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 看看她老人家啊r常伯酋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 不能去。"
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这天正好是杜环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起来。杜环家人认为这样不吉祥,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他事情 欺骗常母就走掉了 •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杜环更加谨憤地侍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三年之后就过世了。
常母去世前,举起手对杜环说是我拖累了你呀!盼望以后杜君您的子子孙孙,都能够像您一样的好。〃话说完就断了气。杜环替 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殓安葬的礼仪,在城南祌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还去那儿扫墓、祭拜。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mengxue/dizigui/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