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译文】
任何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 觉哪里不如他人的地方,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 必要担心、自卑。
【注释】
0)砺:自勉。
②生:产生。
③戚:忧愁,悲哀。
【评解】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德行,有德行的人能以德服众。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懂得如何去包容别人,去欣赏别人的才华。一个人若只有才,而无德,那他的才也只能是平馬之才•永远无法提升到至高的境界。
在学习上、在为人处事上要有上进心,但在穿着和饮食上千万不 可攀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勛俭节 约的好习惯,因为物质享受是个无底洞,人只有降低自己的欲望,懂得珍惜,才会知足常乐。
古代服饰的代称
古人被严格的纲常约束,礼节繁多,仅仅在穿衣戴帽上就五花八门,而中国人又习惯以衣帽取人•衣着打扮常常不止是一个人的个人 代号,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
古代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服饰,人们因此以不同服的名称来作为不同阶层人的代称。
乌纱帽:自南朝刘宋以来,乌纱帽便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不分贫富,都戴乌纱帽。至明初,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虽然清 时已将官员戴的乌纱帽改为红缨帽,但人们仍习惯于将乌纱帽作为官 员的代称。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tfs,为做官者之代称。如:替缨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搢绅:亦作"缙绅"、"荐绅",搢为插,绅为大带。旧时高级官 吏的装束,亦用为官宦的代称。
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
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蹬珠履。"因而珠履成了豪门宾客的代称。
执袴:亦作"纨绔"。古代贵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引申以称富贵人家的子弟。
青衿:亦作"青襟"。毛传r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旧读书人。
布衣:即平民。古时普通人在八九十岁以前只能穿麻农.这些普通人叫"布衣'
青衣:古时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装,婢女亦多穿青衣,故作婢女的代称。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如"巾帼英雄"o
此外,还以"麻农"作为赶试举子的代称,以"褐〃(褐夫) 作为贫苦人的代称。军人则以"同袍"相称,并以"袍泽之谊〃作 为相互之间的友谊之称等等。
李斯妒贤
秦国宰相李斯无德有才,看到有才华的人很嫉妒。
秦王十分喜爱韩非的才华。韩非和李斯是同学.他继承了荀子的 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把憤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 '术"结合起来,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
韩非是战国末期一位大思想家,学问比李斯大得多。韩非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 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 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著作。他的书传到秦国,由于讲的都是"尊主安国〃的理论,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并说: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往,死而无恨。"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李斯知道韩非的本事比自己大,害怕秦王重用他,对自己的前途不利,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
根据秦国法令的规定,狱中的囚犯无权上书申辩。韩非到秦国以上卿。韩非却向秦王说,姚贾出身不高贵,当过大盜,在赵国做官时被赶跑了,认为用这样的人是很不应该的,使得秦王很扫兴。事后秦王又向姚贾问起韩非.姚贾当然不会讲韩非的好话。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没有办法,只好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
李斯不止陷害韩非,还陷害读书人,所以建议槩始皇焚书坑儒• 把历代很多圣贤的教诲一并都烧毀了。
阮咸晒衣
阮咸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不富裕,吃穿都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
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与此同时晒衣的风俗为豪门富室提供了炫耀财富的机会。
阮氏家族多数很富足,惟阮咸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七月 初七,当道北阮氐族人晒衣时,架上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阮咸也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晾晒,这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别人都晒衣•我不能免俗.也来晒晒r
在世俗财富面前•阮咸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之事,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mengxue/dizigui/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