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屋的基本结构是一明两暗的一堂三间,这是一般平民的住房规模,中堂位置最显眼,中央供奉祖先、神佛;壁悬对联,下设长几方桌,两旁设大座。这个房间是原始居住的大房子(公房)或大房间的遗留,是家庭或家族处理公共事务( 祭祖、议事、待客、举行各种仪式等)的场所。如果是中等家庭规模,便在正房两侧和对面加盖厢房,中间的院子为广庭,成为典型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一个院落“合”成一个家庭。在南方一些地区,中庭则被“天井"取代。
中国民间的这种四合院建筑在商代遗址中已有发现。原始氏族的横排式,大房子是随着家族的扩大一间一间横向连接而形成的,我国传统的大家族的扩展体现在房屋上,基本上以四合院、三合院为基础,采取纵向、横向连接两种形式。其中以纵向连接最为常见,于是便有了二进三进的院落。这样的建筑布局可伸可缩,最大如朝廷的宫殿,实际就是一个纵向横向多层连接的大四合院,这是封建社会家庭的象征。
汉族地区的四合院或三合院的正房由长者居住,其他小房间都分配给已婚或待婚的儿孙们,女儿在家中则是待嫁的。四合院布局之所以成为我国最普遍的居住结构,其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布局方式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体现出明显的区别,最适合传统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
家长一般居于堂屋右侧,位置最尊,这源于汉族以右为上的习惯。子女多住东西厢房,仆人则居下屋。湘西土家族正相反,父母居左边,子女居右边;兄居左边,弟居右边。即使是北方普通人家,一家人睡在一个土炕上,也有次序的规定,男性家长睡炕头,其次是女性家长,然后依次排列,最末者在炕梢、炕近炉灶,这是原始社会按火塘区分次序的遗风。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ybg/9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