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数不清的禁忌,禁锢着人们的精神和限制着信从者的行为。就文字而言,文字的离合是测字的基本定式,由文字的离合而产生的宜忌成为人们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基于生存的需要而避凶趋吉的心理。
在古代,人们往往对文字寄托着一种美好的愿望,以致做出了一些令人发笑的事情。如有一个乡绅,在门楣上挂了这样一个匾额,上书“治沅堂”,人们都不理解其中的含义,问他,他也不回答。后来在人们的再三催问下,乡绅才回答说:“ 也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取三台三元而已。又如在元末明初,浙江有座拱北楼,某官莅职浙江后,改名为来远(遠)楼”,张乘槎看后觉得这样改可能有丧灾悲哀之事,因为“来"似“丧”、“远(速)”似“哀”,不大吉祥。于是,此楼又改名为“镇海楼”以避晦气。
人的名字本来都是每个人特定的称谓,但人们为了追求吉利,也不惜更改名字。比如唐朝有一个叫做豆卢的人,本名辅真。有人对他说:“豆卢是复姓,你不应该取双名。”就写了“助”、“署” 两个字叫他自行选取。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对他说:“听说有人替你改名, 你当四举成名,四者甚佳。二十年后,你当为此地郡守。”醒来后一想,“四者”为署,于是就改名为“署"。
还有的人也因忌讳,竟把姓给改掉了。如汉代是仪,字子仪,北海营陵人。他本来姓“氏”,初为县吏,后来到郡里当官。孔融笑他说:“‘氏’字是‘民’无上。”并建议他改姓为“是”,氏仪于是就改姓为“是”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cz/czlx/9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