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
此下数句以地德释《坤》之卦义。地永远顺承天,是其德之至柔。故曰:“坤至柔。”地之运动(非地体动)是生养万物,有永恒之规律,是其动之刚。故曰:“动也刚。”
至静而德方,先秦人不知地球运转,认为天动而地静,见天之日月星辰等皆往复旋转,因而谓天道圆(非谓天体圆),又见地之山陵、原野、江河、湖海等皆不移位,不能旋转,因而谓地道方或地德方(非谓地体方)。故曰:“至静而德方。”②后得主而有常,卦辞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本指人行路而言。
《文言》则以地道释之,意谓:地道先天而动,如春未至而桃李生花等,是为迷失正道,即“先迷”也。(此层《文言》未讲)地道后天而动,是为得天以为主,即“后得主”。有常谓地生养万物有规律。天者,地之主宰亦万物之主宰。天道有春夏秋冬之变化,而后地道有水土暖热凉寒之变化,而后草木有生长成老之变化,动物亦适应天道之变化而变化其生活。可见地与万物皆以天为主。地后天而动,自是得主,故曰“后得主。”天道之变化,一年一循环,有其规律。地道顺天,亦有其规律,故曰:“有常。”(《文言》之意:君子先天时而动则迷;后天时而动则得主。)
含万物而化光。光借为广。地包万物,而化生之,甚广大。②《文言》:“坤……至静而德方。”古有天动地静之说。《庄子-天运》篇:“天其运乎?地其处乎?”(处,止也。)是其证。又有天道圆、地道方之说。《大戴礼·曾子天圆》篇:“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曰:‘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相掩也。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日圆,地道日方。”’天道之为圆,地道之为方,《大戴礼》无圆通之解说。《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圜,地道方。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匝),无所稽留,故日天道圈。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日地道方。”《周髀算经》:“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也。”《淮南子·天文》篇:“天道日圆,地道日方。”《大戴礼》卢辩注引《白虎通》曰:“天镇也,其道日圆。地谛也,其道日方。”并其证。盖古人见天之日月星辰等皆往复旋转,故日天道圆,非谓天体圆也。又见地之山陵、原野、江河、湖海皆不移位,不能旋转,故日地道方,非谓地体方也。《吕氏春秋》所说尚未尽其义。《文言》亦主天动地静、天道圆地道方之说,故曰:“至静而德方。”德方犹道方也。③《文言》:“正位居体。”体借为礼,二字古通用,《易》中亦有之。《系辞》上曰:“知崇礼卑。”《释文》:“礼,蜀才作体。”《集解》本作体。又曰:“而行其典礼。”《释文》:“典礼姚作典体。”是其证。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qw/wy/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