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郑玄在对《易经》的注释中,较多地运用了各种象数手段,从而力图构建起卦爻象与卦爻辞之间的有机联系,那么,郑玄主要是通过对《易纬》《易传》 的注解,表达其对易学义理方面的理解。兹本诸《易纬》《易传》中的郑注材料,对于郑玄的易学哲学,作一简要的阐释。
郑玄易学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其受《易纬》的影响,构建起了以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笔者在关于《易纬》的论述中,已提到《易纬》中的“四太”学说,郑玄也正是通过对“四太”学说的注解,表达了他对宇宙生成问题的理解。为了便于阐述,兹引《易纬.乾凿度卷上》及郑注相关文字如下:
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日: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郑注: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太初者,气之始也。(郑注:元气之所本始,太易既自寂然无物矣,焉能生此太初哉,则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太始者,形之始也。(郑注:形见也。天象形,见之所本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郑注:地质之所本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日浑沦。(郑注:虽含此三始,而犹未有分判。《老子》日:“有物浑成,先天地生。”)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郑注:言万物莫不资此三者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无形埒。(郑注:此明太易无形之时,虛豁寂寞,不可以视听寻。《系辞》日:“易无体。”此之谓也。)易变而为一,(郑注:一主北方,气渐生之始,此则太初气之所生也。)一变而为七,(郑注:七主南方,阳气壮盛之始也,万物皆形见焉,此则太始气之所生者也。)七变而为九。(郑注:西方阳气所终,究之始也,此则太素气之所生也。)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郑注:此一,则元气形见而未分者,夫阳气内动,周流终始,然后化生一之形气。)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郑注:象形见矣。)浊重者下为地。(郑注:质形见矣。)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郑注:象一、七、九也。夫阳则言乾成者,阴则坤成可知矣。)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
《乾凿度》的这段文字,是为了解决宇宙论上从无人有的问题。郑玄的注解,虽然承认宇宙生成上经过了一个“寂然无物”的“太易”阶段,但却不认为是“太易”生了“太初”,郑玄曰“则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可见元气在生成宇宙的过程中,有其本源性,而并不是从“无”中生“气”。而宇宙由太初之“气”,到太始之“形”,再到太素之“质”,再到气、形、质三者之“浑沦”,再到阴阳之气的分判而成天地,遂完成了生成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郑氏在解释天地的形成过程时,又与乾坤两卦卦画的生成过程结合了起来,认为乾卦自初至上爻三画,分别象征宇宙气、形、质的三个阶段,在易数上分别为一、七、九。对于坤卦卦画的生成过程,郑玄在《乾凿度卷下》另一处记载四太学说的注释中作了说明,其于“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注日:
“乃复变为一”,“一变”误耳,当为二。二变而为六,六变而为八,则与上七九意相协。不言如是者,谓足相推明耳。九言气变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发之耳。又言乃复之一,易之变一也。太易之变,不惟是而已,乃复变而为二,亦谓变而为太初。二变为六,亦谓变而为太始也。六变为八,亦谓变而为太素也。....一变而为七,是今阳爻之象,七变而为九,是今阳爻之变。二变而为六,是今阴爻之变,六变而为八,是今阴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自“太易”至“太素”,气也,形也。既成四象,爻备于是,清轻上而为天,重浊下而为地,于是而开阖也。天地之与乾坤,气形之与质本,同时如表里耳,以有形生于无形,问此时之言,斯为之也.
按:关于“乃复变而为一”之“一”的意义,郑玄在《乾凿度卷.上》注中已指出其与“易变而为一”之“一”的意义完全不同。“易变而为一”之“一”,是指太初元气;“乃复变而为一”之“一”,郑氏曰“此一,则元气形见而未分者,夫阳气内动,周流终始,然后化生一之形气”,可见已兼具气、形两者的含义在内了,也就是阴气之始生的意义。
但《乾凿度》中并没有如乾卦那样详细说明坤卦卦画的生成过程,故此处的“ 乃复变而为一”之“一”的指向性并不明确。郑玄认为“一”当作“二”,以“二”为阴爻之气、以“六”为阴爻之变、以“八”为阴之象,三者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坤卦三爻。
由之可见,郑玄易学的天地(乾坤)的生成过程,可以表示为:太易+太初(一,乾初爻)→太始(七,乾二爻)→太素(九,乾三爻)→二(坤初爻) -六(坤二爻)→八(坤三交)。而七、九、六、八又分别位于南、西、北、东四个方位,在五行上象征火、金、水、木,故乾坤两卦的生成过程,又体现了天地四方、五行的定位过程,反映了阴阳循环的天地之道。
《易纬●乾凿度卷上》:
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故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口于四,盛于五,终于上。(郑注日:易本无体,气变而为一,故气从下生也。清、浊,分于二仪。阴阳气交,人生其中,故为三才。二壮于地,五壮于天,故为盛也。)
可见,郑玄接受了《乾凿度》以气本论解释易卦六位之说,认为易卦六爻的生成过程,就是元气的变化的过程。因为易卦六爻都是气的反应,故郑氏又以易卦爻所含之气来解释卦爻辞,如郑氏注《坤●六二》“直方大”日:
直也,方也,地之性。此爻得中气而在地上,自然之性,广生万物,故主动直而且方。郑氏所谓的“中气”,即是坤卦之中气。可以说,以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是郑玄易学哲学的根本。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xx/9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