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从阳历2月份开始,顺次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是春天的6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是夏天的6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是秋天的6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是冬天的6个节气。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一季3个月,6个节气,每2个节气历时1个月,12个月24个节气。从1月份的小寒、大寒到6月份的芒种、夏至间的12个气,处于上半年;从7月份的小暑、大暑到12月份的大雪、冬至的12个气,处于下半年。
至今,仍流传着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释义
一年四季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和界定的。我国古代的历法家对其都有具体而确切的解释。如四季的意义,东汉刘熙的解释是: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它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气温回升,万物苏醒,大地回春。
雨水:意味着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逐渐回温,降雪停止,开始下雨,并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
惊蛰:雷鸣开始,惊动万物,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土地解冻,春耕开始,势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
春分:春分是春季3个月90天的中点。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是白昼与黑夜平分日。春分和秋分古时称为日夜分,即昼夜相等。
清明:天气清澈明朗,气温转暖,草木萌发,万物欣欣向荣。俗为民间扫墓的节日。
谷雨:雨水逐渐增多,适时的降雨对谷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孝经纬》云: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
立夏:进入夏天,气温显著升高,万物将借温暖的气候快速生长。
小满:满者,指阳气已满。小满就是阳气还没有达到最强的状态。满也指軒粒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逐渐饱满,开始结实成熟。
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种是种子的意思。芒种表示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成熟,可以收割。而此时也正是忙于播种晚谷、黍、稷作物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夏至:这天,太阳光直射此回归线上,是此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古人有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此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的说法。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指天气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立秋:“秋”是作物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标志着气温开始下降,属于秋高气爽、明月风清的凉爽天气。
处暑:“处”是“止”的意思。表示了炎热的暑天到此终止。
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由于此时,气温逐渐转凉,昼暖夜寒,容易达到凝结成露水的条件,又因此时节的露多且重,呈现白色,故称白露。
秋分:在秋季3个月中90天的中间,这天太阳光同春分一样直射赤道,白昼和黑夜又长度相等。
寒露:寒是寒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此时,气温已经很低了,草木渐枯萎。
霜降:“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因此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立冬:冬终也,物终藏也。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表示这一天是冬天的开始。
小雪:表示气温下降,因而凝雨为雪,是下雪的季节已经到了,但雪量并不大。
大雪:气温继续下降,降雪量也由小变大,地上开始出现积雪。
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上,这一天此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时对这一天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日冬至的说法。表示寒冷冬天的到来。
小寒:“寒”是指寒气积累了很久。小寒意指,还没有达到最冷的时候。大寒: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24jieqi/ge/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