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昼夜等长的节气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其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
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平分了秋季。
秋分的气候学定义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此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人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可见“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有比较特殊的位置。其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此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平分了秋季。秋分之“分”便由此而来。
交汇点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初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1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过去,正是清爽凉风、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的好季节。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此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显著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在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属平常。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气温已降到01以下,已经有雪花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
自秋分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持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此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显著,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1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秋分时农业安排
秋分后,棉吐絮,烟叶黄,正是收获的时节,广大农村进入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阶段。“三秋”大忙贵在一个“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对双晚稻开花结实的危害比较严重,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先英灵就享用不到了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叫做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分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处所。《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宋史》上说:“秋分之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遂行夕拜之祭。”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推崇,随着社会的开放,也慢慢影响到民间。
候南极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春分过后,更是完全看不到。所以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在《史记丨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24jieqi/qiufen/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