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郭忠恕的人嘲弄一个姓聂(聶)的人说:“近贵全为聩,攀龙只是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聂随即反唇相讥说:“ 莫笑有三耳,何如蓄二心。”都是将姓名中的部首拆出来打趣。
宋朝刘放与王安石最友好。王安石有一次曾戏拆刘放的名说:“ 刘攽不值分文。”刘也马上拆开王的名反击道:“失女便成宕, 无穴真是妒(炻),下交乱真如,上头误当宁。”王安石听了连声叫绝,自愧不如。刘放还曾取笑过王觌说:“汝何故见卖?”王笑着对答日:“ 卖汝值甚分文?”
有马、王二姓人,也以姓来互相嘲笑。马取笑王说:“ 王原本姓二,为你漫走来,钉丁钉你鼻。”王也不甘示弱,随即答道:“马(即馬)原本姓匡,添你尾子来,背上负王郎。
又,陈亚、蔡襄遇于僧舍,蔡襄题诗屏风上:“陈亚有心终 是恶。”陈亚立即挥笔对上一句:“ 蔡襄无口便成衰。”对仗工整,构思奇巧,显示了陈亚的才气和诙谐。
本来文人之间用姓名相互嘲戏,只是为了比试才思敏捷和活跃交际时的气氛,但也有心胸狭隘者因而负气,结下嫌隙的。有吕扩、谢晖二位文人亦以名字相嘲弄。谢说:“无才终入广。”吕应答说:“不日 便充军。”古代两广被视为烟瘴之地,是贬官配军的处所。吕、谢二人相嘲只能算是打了个平手,谁也未能占得上风,但是却为此耿耿于怀,反目成怨,有失文人风度。
还有的人在离合人名的时候,与其本人的形象、品质相联系,十分生动贴切,这似乎比以上文字游戏又高出一筹了。如有一个叫张义的人年少自负,其人矮小而好作为,后入太学读书,其同舍的人就以其名作诗赋来讥讽他。其中有一首赋是这样写.的:“身材矮小,欠曹交六尺之长。腹内空虛,乏刘叉一点之墨。”又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身分爻两段,风练十横斜。文上厚无分,人前强出些。”形容其人真是惟妙惟肖。另有一个叫聂大年的人瞎了一只眼,但很有才华,被聘至京。有些人想去拜访他,另一个人说:何必要认识他的人呢,他只多一耳,少一目罢了。这倒有点妒贤嫉能的嫌疑。
也有利用旁人的姓氏来嘲戏所恶之人的。明代有奸险之人焦芳,生得面黑而且长如驴。他曾要求李西涯说:“你善于相面,烦你给我看一看。”李西涯装着十分细致的样子相了一番,良久才说:“从左边相面,你好像马尚书的样子;从右边相面,你好像卢侍郎的样子。你一定为官至此地位。”马与卢相合,正好是一“驴”字。
以上有关古人离合姓名的逸闻趣事,乃是我国古代俗文学府库中诸多作品遗存至今的一鳞半爪。从它们的功用来看,多半可以助谈资,供消遣;不少内容可谓“字字珠玑,笔笔风雅”,有较高的文字欣赏价值,颇能启发人们的智能;有些则迎合世俗的低级趣味,格调不高。我们对这些姓名的调侃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具体分析,方能从中汲取有益心智的养料,摒弃消极无聊的成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cz/czgs/9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