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神学是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学说。谶书是占验书,“谶”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纬”是相对“经”而言的,潫与纬作为神学预言,在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就产生的先后说,则讖先于纬。汉以前在燕、齐一带的方士中,就造有“谶语”。秦始皇时,方士卢生人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桊者胡也”的谶语。《史记》中也载有《秦谶》。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懦术”,使经学的地位空前提髙,于是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书,纬以配经称为“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懺纬往往有图,所以又叫“图谶”、“图录”、“图纬”;以其有符验,又叫“符谶”;以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西汉中期以前,谶纬不过是零星的只言片语,到西汉末年,方士化的懦生大童造作谶纬,并编辑成书。东汉刘秀以图殲起兵,他即皇帝位后更加崇信谶纬,并于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懺纬书的名称都很奇怪,如《易纬》的《乾凿度》,《书纬》的《考灵曜》等,这些名称显示了谶纬的神秘性。谶纬以阴阳、五行为骨架,是术数迷信与经学的结合,内容庞杂,其中有解经的文字,有古代的神话传说,有天文、地理及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但其核心则是神学。在谶纬中,孔子被塑造成了能知过去、未来的伟大神圣,并说孔子是“为汉制法”的神人。谶纬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论,谶纬中的天就是上帝,也是最高的神,有意志、思想、感情,能赏罚,天的意志通过阴阳五行和天象的变化表现出来,按阴阳五行和天象的变化,可以占验吉凶祸福。谶纬中,天人感应论被广泛应用,比附得十分细密,也极为繁琐。谶纬在东汉时尊为“秘经”,成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礼乐制度,都要以谶纬决断,所以谶纬在东汉一代具有神学法典的性质。
谶纬神学是古代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为谋求权力者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从而说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其权力的合理性。董仲舒以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附会儒家经义,提出天人感应的神学,使儒家学说宗教化〃儒生与方士的结合,造成了汉代社会浓郁的宗教气氛,这样的社会环境给神仙方士创立宗教提供了方便。道教产生于东汉,与谶纬神学的流行是分不开的。由于受纬书对孔子神化的启示,早期道教逐渐装扮老子,最终将老子推上了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的宝座。道教的教义,也吸取了谶纬神学中的部分内容。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djdq/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