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是战国初年至汉代的人集体创作的,内容相当丰离,除了保存有大童的神话资料外,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包罗万象,堪称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山经》主要记载古代名山大川及植物、.矿物、鬼神等;《海经》则记载了诸多神话片段、远国异人风俗、巫师活动场所及祭祀礼仪和奇异方术等,有不少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神怪描写,因此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即称它是“古之巫书”。
《山海经》中的《海内经》记载: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这是“不死之山”。《大荒南经》记栽:“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这是“不死之国”。《海外南经》记载:“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这是“不死民”。《海外北经》记载:“钟山 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
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不死”体现了人们渴望永生、超越生命极限的愿望,这一点对道教影响深远,因为不死的观念,是道教信仰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道教徒修道的最大动力。
《山海经》对山岳和海洋的崇拜,也是神仙思想的体现。在《山海经》的作者看来,山岳、海洋是神灵居住之处,也是各种奇形怪状的亊物生存的环境.因此他们尽可能周详地记载了山与山之间的道路远近和物产,可以看得出,他们重视实地勘察,也重视对传闻知识的记述和利用,这种倾向直接被后世的道教徒所继承。《山海经》的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也为后世方士和道士所接续。同时书中记载神人、怪物和不死之药贮藏地的山岳和海洋,对道教洞天福地思想的形成无疑是一个直接的启示。洞天福地思想使得道教主要是从地上的某一充满神奇的区域寻找解脱的途径、手段,而不是和其他宗教一样从天堂或西方极乐世界等常人不可及的空间去寻求解脱。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shanhaijing/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