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中,健康和疾病,跟个人的体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此,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就注意到个体的内在差异性,并且认为,这种差异性是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内在条件。当然,这种差异性是历史形成的。有先天遗传的禀赋,更有地理环境的因素。上文所引的《内经》中《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就是对不同地域、不同的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人的体质类型的归类和描写。由于中医学强调内因在发病学上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是以人体内部阴阳矛盾的倾向性,亦即体质的特殊性为主要依据的,因此,个体体质的强弱决定着“外邪”(致病因素)能否侵人,而具体的个体体质条件,又进一步决定着发病的类型。
这就为传统命理学关于疾病的推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前提。
诚然,阴阳五行学说是传统中医学和传统命理学共同遵循的思维模式和推理工具,因此,在大的理论框架上,比如,人体的脏腑功能与阴阳五行生克关系的对应,命理学跟中医学是一致的。但是,命理学要对健康和疾病作出自已的描写和推测,还要进一步对生理和病理信息作出干支符号的编码。在萧吉的《五行大义》就有这方面的尝试:
其配人身:甲乙为头,丙丁为胸胁,戊已为心腹,庚辛为股,壬癸为手足;则子为头,丑、亥为胸臂,寅戍为手,卵酉为腰胁,辰中为尻肱,已未为胫,午为足。此皆初为手,末为足。
配五藏也:干以甲乙为肝,丙丁为心,戊已为脾,庚辛为肺,壬癸为肾也。支以寅卯为肝,巳午为心,辰成丑未为牌,申酉为肺,亥子为肾。此皆从五行配之。
又干以甲乙为皮毛,丙丁为爪筋,戊已为肉,庚辛为骨,壬葵为血脉也。支以寅卵为皮毛,已午为爪筋,辰戍丑未为肉,申酉为骨,亥子为血脉也。木生在地,故为皮毛;火有猛毅,故为爪筋;土有持载,故为肉;金性坚刚,故为骨;水本流润,故是为血脉。
到了古法时期,出现了不少对疾病命理的探讨。比如,《玉照定真经》说:巳午庚辛,男女病多心血;
注云:庚辛,金也;巳午,火也。火下金上,辛巳、庾午见之,主生者男女多病心血之灾。假令庚午日、辛巳时应耳。
甲申乙酉,小儿风多肝经。
注云:甲乙,木也;申酉,金也。木上金下,甲申、乙酉见之。主小儿多病肝风之灾。假令乙酉日、甲申时应耳。外颇同。
辛卯庚寅,犹忌大人劳骨病;
注云:金上木下,庚、辛主筋骨,寅、卯主山林,山林主身,身既为金所克,尤忌劳血内气之病。假令辛卵日、庚寅时应耳。
门中有土,上全而腰脚须沉;
注云:卯酉主门户,又主关格。已卵、已酉全而见之,主腰脚沉滞之象,或门户有也。依四柱主限言之见矣。
申已双加,遇刑则臂肢有患。
申已为胸为臂,申人已日、时,巳刑申,又见相克,主此应耳。假令壬申金人,乙已火日、时,巳火刑申金,故应耳。
丙丁岁,日癸壬,眼目之灾;
注云:丙丁火能照物,象人眼目,忌为壬所克。故此。假令丙子人,二月壬子日、时,应终防眼目之灾也。
甲乙居前,见庚辛,忌为头面。
注云:甲乙,木也,主头面;庚辛,金也。主已有所伤,忌于头面。假令甲子日、庚午时,若与本干为鬼者,尤凶。不克,轻应耳。
水土同来寅卯,平生隔气风痰;
注云:水、土为身,到寅、卯,主风痰之病。假令戊申土人,三月乙卯日、戊寅时,此水、土同到寅、卯。外仿此。
(水土)再入天罡,小肠腹急。
注云:水、土到辰为聚墓之地。若二象同见入辰位者,主小肠腹急病,女人血气之疾耳。假令庚子年土,壬辰日、时,水、土同会辰中,主男子小肠,女血海。外仿此。
这是尝试从命理结构中干支的组合及生克关系,来对应个体发病的部位和病状。
进入今法时期后,随着传统命理学的趋向成熟,关于疾病,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渊海子平》中有《论疾病》一篇 ,专门讨论疾病问题。《论疾病》指出:
夫疾病者,乃精神血气之所主,各有感伤。内有脏腑,外有肢体。八字干支,五行生克之义,取伤重者而断之。五行干支太旺、不及,俱病。
在这里,可以看到,当时命理论疾病的主要原则是“取伤重者而断之”。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命造,首先观察其中日主是否遭到克制它的五行的强烈伤害,并且以此作为主要线索,来寻找可发疾病的部位和症状。
以下是《论疾病》一文中所归纳出来的日主遭遇强克时会发生的病症状况:
作为今法时期的集大成著作《三命通会》,在其《论疾病先知五脏六腑所属干支》篇中,对疾病的命理推断,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首先,它确定了干支与脏腑部位的对应关系:
天干:
歌一: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系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乡。
歌二: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胁已属腹,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地支:
歌一: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及两手,卵木十指内肝方。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咽齿下尻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腕膈脊梁。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戌土命门脚踝足,亥水为头及肾囊。若以此法推人病,岐伯雷公也播扬。
歌二:午头已未两肩匀,左右两膊是辰申。卵酉双胁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接着,它写道:
夫疾病皆因五行不和,即人身五脏不和也。盖五行通于五脏六腑,通于九窍。
凡十干受病属六腑,十二支受病属五脏。
这里提纲挈领地指出“五行不和”是疾病发生的原因。因为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因此,跟中医脏腑的表里相匹配,“十于受病属六腑,十二支受病属五脏”。关于受病部位,它写道:
丙丁巳午火局南离,主病在上。壬癸亥子水局北坎,主病在下。甲乙寅卵属震,主病在左。庚辛申酉属兑,主病在右。戍已展戌丑未属坤艮,主病在脾胃及中脘。
它又根据五行所属脏腑,叙述了各行“受亏”时的主要病状:
诸风晕掉,眼光目昏,血不调畅,早年落发,筋青爪枯,属肝家,甲乙寅卯木受亏,主病故也。.
诸痛浓血疮疥,舌苦瘠痖者,属心家,丙丁巳午受亏,主病故也。
浮肿脚气,黄肿口臭,翻胃脾寒膈热者,属脾家,戊己辰戌丑未土受亏,主病.故也。
鼻塞酒齇,语蹇气结,咳嗽喊者,属肺家,庚辛申酉受亏,主病故也。
白浊白带,霍乱泻痢,疝气小肠,属肾家,壬癸亥子受亏,主病故也。
它还讨论了“凡五行有死绝而成疾者”. "有相克而成疾者”、“有相生而成疾者”等多种推测疾病的角度,并且提到,““凡论残疾病症,先论日于,次详月令,然后通年时看之”。
同时.它也注意到,“凡一切诸煞,亦有主疾者。”它总结说:
噫!人病百端,理无二焉。望闻问切,乃医家之妙用;生克制化,为术士之玄微。若能参究根源,标本不离斯法。
这里明确地道出了在古代中国,命理学和中医学是具有“同源”的悠久传统。望、闻、向、切,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四诊内容,它们是中医收集临床资料、获得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则是命理学推演的主要手段,运用得当的话,从个人八字结构中也是能找到关于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一些线索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shishen/9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