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融并蓄之东汉易学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立博士十四家,而易经博士四家。《后汉书•徐防传》云:
“汉承乱秦,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征儒术,开置太学。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四家。”
章怀太子李贤注:
“《汉官仪》曰:‘光武中兴,恢弘稽古,《易》有施孟梁丘贺京房,《书》有欧阳和伯夏侯胜建,《诗》有申公辕固韩婴,《春秋》有严彭祖颜安乐,《礼》有戴德戴圣,凡十四博士。’”
建武二年(公元26年),范升以《梁丘易》迁易经博士。建武四年(公元28年)正月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传士,诏下其议。范升与韩歆、许淑相与辩难,范升复上《费氏易》《左氏春秋》立传士奏议,以为异端不宜立。斯范氏之私心自用,亦愚蒙之故。汉光武帝又立习《京氏易》之戴凭为博士。《儒林传》云:
“习《京氏易》,年十六。郡举明经征试博士,拜郎中。时诏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凭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解释。帝善之,拜为侍中。”
及明帝和帝顺帝,皆甚重学术,数临东观,览阅书林。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诏诸儒蔡邕、马日碑等,正定五经,利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取则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熹平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按《洛阳记》:“太学在洛城南,开阳门外。讲堂长十丈,广一丈,堂有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三碑,一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砗,议郎蔡邕名。”
易则用梁丘氏之易。(见拙著《两汉十六家易注阐微》)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qm/9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