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八字推命术与人体健康疾病预测
诊法创新:四诊辩证一测断病,五诊合参,传统中医诊断学对中医诊法的概括为“四诊合参”。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其中望诊主要是通过查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泄物等,发现异常表现,以了解病情;闻诊主要是通过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及嗔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情;问诊是询问病人的有关疾病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从而了解病人的各种病态感觉和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切诊就是切脉,通过切脉和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以了解病体的变化情况。这就是传统中医说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
1.司外揣内。2.见微知著。3.以常达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3.病症结合。
中医诊断的思维形式是辨证思维。
《创新中医》在全面继承《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的基础上,大胆吸纳了至今仍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中国传统算命术之“子平术”(又称八字推命术)为中医诊法之一。用“子平术”这种相对来讲简便易行、有章可循、可重复验证的神奇的东方预测术判断个体人宇宙四维时空坐标中某一时空点状或线状健康与疾病信息(流,这样,《创新中医》中,诊法就变成了:望、闻、问、切、测。五诊合参。其中望、闻、问、切四诊辩证,子平术一测断病(发病藏象系统)。这就是“四诊辩证,一测断病,五诊合参”的《创新中医》诊断法。
《创新中医》为什么要吸纳《子平术》,《子平术》又称“八字推命术”,是中国诸多预测术中一种。据历史记载中国汉代时,发展起一种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基础,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算命术。用来推测一个人的贵贱吉凶。至魏晋南北朝时,这种算命术逐渐衰落。直到唐朝李虚中才又中兴。
李虚中(公元762〜813),唐朝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喜研究阴阳、五行,其主要方法就是根据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干支组合来推测这个人一生的贵贱夭寿,吉凶祸福。史载“百不失一”。因此,在当时声名远扬。是八字法,又称子平术的创始人。
五代宋初时,徐子平在李虚中八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完善。使八字法变得比较系统。因此,才得以流传开来。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子平法”或“子平术”。
一后来,宋朝人徐子升又根据徐子平的命理研究编辑了《渊海子平》一书。正式开立了祖国预测学中的八字法(子平术)。成为流传至今的传统预测大法之一。《子平术》自问世以来,一直在民间流行,从未得到过主流社会的认可。建国后,更是被列入“封建迷信”行列,被官方明令禁止。究其原委,除去种种历史的因素之外,其自身的破译程序、破译理念不完备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子平术经一些民间预测大师的改进而逐渐完备。笔者正是在此基础上,引入《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藏象等理念,使子平术具备了“一测断病”的功能。
笔者以为,《子平术》是《黄帝内经》核心理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的再创新。五运六气学说,只能对群发疾病趋势进行预测。而《子平术》却能对个体人发病趋势进行全息预测,是对五运六气学说的最佳补充和完善。因此,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吸纳《子平术》是中医继承发展的历史需求,是中医继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对此,完全用得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流行的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有耐心看完这本小书的朋友们一定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是《创新中医》吸纳《子平术》最基本的理由。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zpzq/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