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时令,从字面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立夏就是表示夏天正式的来临。立夏是每年的公历5月5日或6日。古语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可见立夏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
立夏用天文学的知识来讲,这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正如谚语中所说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东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从另一方面来说5天平均气温达到221才算夏季开始,由此看来农历中把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是十分准确。
夏季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这是农作物进入一个生长繁盛的时期,农作物在夏季雨水的滋润下,生长的更加旺盛。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看来,立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日。
农谚中将立夏很鲜明的分为三侯,“初候蝼姻鸣”,蝼姻也就是指蛤蟆,是蛙的一种,一到立夏,雨水开始增多,相应的蛤蟆也开始出现在田间鸣叫觅食了。“二候蚯蚓出”,土地湿润,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也开始从地下钻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三侯分别将各个时段的特征很准确的表现了出来。这是的动物活动更加频繁,不仅农作物的生长的十分茂盛就连田间的害虫也开始频频活动,各种鸟雀齐鸣,为夏季的到来增添了更加活跃的气氛。这时不论是南方还是此方,都十分忙碌。南方的由此已经成熟,而此方的冬小麦也正在扬花灌浆。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梁、谷子、棉花等已相继出苗。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就连田间的杂草也疯狂的生长,所以农谚有“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的说法。
立夏在古代也是一个受重视的日子。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到了清代还有了馈赠礼品的说法,关于这种说法在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书中说“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可以看出古人们把立夏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各地的情况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习俗。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24jieqi/lixia/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