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许多类型的文艺作品中,诸如传奇故事、志怪小说、戏曲和古典小说等,均保存颇多有关测字的情节描写,它们形象地记录着民间的风俗习惯,艺术地展示着多彩的社会图景和生活场面,是弥足珍贵的测字文化资料。这些描写不仅具有认识事物层面上的价值,也可以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民俗方面考察社会;同时,它们还是作品本身艺术构思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作品情节发展的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唐代传奇作品中有篇《谢小娥传》的故事,内容讲的是谢小娥的丈夫和公公在外经商,遇害身亡。公公托梦给谢小娥:“杀我者, 车(車)中猴,门东草。”丈夫也托梦说:“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谢小娥四处查访,不得其解,后来李公佐为她解开疑团:“车中 猴者,申也;门东草者,兰(蘭)也;禾中走者,穿田过,亦申也:一日夫者,春也。是杀汝父者,申兰;杀汝夫者,申春也。”这篇讲述寻找凶手的破案故事,解梦释谜乃是其情节转折的枢机;而测字在这里起到了揭开浓雾见青天的决定性作用,成为点染全篇的传奇色彩的绝妙的一笔。
屈死者托梦,暗示真凶;得梦者难明其意,煞费苦心,终得解悟,这是古代许多文学作品的俗套,偶尔加入测字术作为“调料”,足以增趣助兴。袁枚《子不语》是清代志怪小说中的名作,书中卷二十四《梦马言》也有运用拆字破案的情节,耐人寻味:
乾隆十八年,山东高蔚辰宰河南延津县。昼寝书室,梦一马冲其庭,立而人言,高射之,正中其心,马吼而奔,高惊醒。适外报某村妇卢罗氏,夜被杀,以代标其阴,并杀二孩。高往验尸,伤如所报,而凶犯无以根究。因忆所梦,乃顺庄册点名,冀有马姓者。点毕无有,问外庄有马姓者乎?日无。高将庄册翻阅,沉思良久,见有姓许名忠者,忽心计日:马属午,马立而言,则言午也;正中其心,当是许忠矣。呼许曰:“ 杀此妇者,汝也!”许惊愕,叩首日:“实是也。以奸不从,故杀之。两指被妇咬伤,故怒而标其阴,并杀其子。但未识公何以知之?”高笑不答,视其手,血犹涔涔也,置于法。合郡以为神。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cz/czgs/9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