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是从老子的“清静无为”理论中衍生而来的,因其所具有的言简意赅,义理深刻之特质,而被道门中人所深深屯视,并被道教推崇为性功修持之准鹤。在后世道教中,更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淸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淸静妙经》、《太上老君说常淸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又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说常清静经》。简称《常清静经》、《淸静经》。
《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即为“大道无形”,由此而定下了全经的格调。全经之中,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从心地下手,以“清静”之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该经充分发挥了“清静”两字,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认为“夫人神好淸,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奇之。”要去除这些牵姅骚扰,获得“清静”,便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以此,才可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不过,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才能“洪然常寂”。然后“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人真道”,“名为得道”。
此经文大旨,便主要是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敷衍而来。而且没有荒诞无稽的神话色彩,在道经之中不失为一纯正之品。
《淸净经》,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言简意赅,义理深刻,一向为道教人士所重视,并被视为道教性功修持之准鹄。而道教,更将其作为口常念诵的经文之一,编入《早坛功课经》之中。据说,全真道士领受初真成时,也必须诵习此经。因此,《淸静经》在后来的道教中,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由此看來,将老子的“清静无为”全释殆尽的《清净经》,在道教中占用极其重要的位置。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djjd/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