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易堂 > 道教 > 道家全解 > 道家思想 >
分享到: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发展:黄老之学

2013-10-19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道家思想 | 点击:

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从汉高祖到文帝景帝约70年是汉初,统治阶级推崇黄老之卞。黄老之学是借黄帝之名取老+之学。黄老之学的代表人物有三。

(1)陆贾“无所为而无所不为”的政治思想。汉高帝命陆费

总结秦败汉胜的经验,陆写成《新语》一书,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他认为,秦朝严刑峻法“无所不为”,导致铋后的“无所为”。于是,陆贾主张“尤所为而无所不为”,即“无为而治”。他说:“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宵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淡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他理想的政治是:“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齊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陆贾“无为而治”的着眼点在“无+为”(即“有为”),这里吸收懦家思想的新道家。

(2)司马谈与他的《论六家要指》。在《论六家要指》中,他极为推崇道家:“道家精神使人精神专一。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他认为道家“无为”与“无不为”是统一的两方面。

(3)淮南学派和《淮南子》。《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由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该书是集黄老之学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在诸多方面发展了先秦道家,主张积极的与世沉汴的人生态度,说,“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沉浮;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它主张积极的“无为”:“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其积极的“无为”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则主张“因民之性而治天下”。

2.魏晋玄学

道家思想在文化史家的眼中,魏浑南北朝是思想最自由的时代。由于经济的多元打破了政治的一元,而政治的多元又造就了精神价值的多元,魏晋玄学便是精神多元的产物。

玄的概念来自老子。《老子》一书中记述“有”与“无”时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是玄虚之学,其内容是用老庄思想来解释儒经,以描述理想人格的本体为中心课题。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稽康、向秀、郭象等,他们研究《周易》《老子》《庄子》这三玄。魏晋玄学经历了正始之音、竹林时期、两晋之学时期和玄佛合流四个阶段。

魏晋玄学具有理性思辨特点。由于玄学家们的若眼点是对不变的本体的思考,因此就必须运用纯粹的哲学思辨,同时注重义理分析。由于理性思辨空前活跃,使当时的论辨大量展开,论辩中设有通(正面阐述)、有难(反面致诘)、有胜(辩论取胜)、有屈(辩论失败),有主客之设(正反方)、有评判人。玄学思辩也深刻影响各方面的学人。那时的文学批评著作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具有鲜明的理论思辩特色;那时的科技著作如刘微的《九章算术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求》等都具有理论思维趋向。魏晋时代的思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从而这一时代被誉为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后的第二度哲学时代。

魏晋玄学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建构。魏晋士人认为道是最高的人格思想,因此他们的生活染上了“悟道会神”的浓重玄味。他们的浓重玄味表现为:一是从无为出发,寄情山水超然物外。如稽康“含道独往,弃智遗身”,陶渊明的饮酒诗、谢灵运的《山居賦》寄情山水之作,均表述了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情调。二是从道法自然出发,顺情适性放荡不羁。如王羲之的书法,如向秀《答养生记》“称性则自然得”,王戎“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三足极为推崇自我。如郭象“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又,褙康对“多同之见”“思不出位”的抨击。

道家思想魏晋玄学对艺术审美也有深远影响。对人格重在人格本体的内在性审视,于绘画则讲究气韵生动,对诗歌则讲究风骨。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djqj/sx/6171.html


道家思想推荐
玉皇大帝,道教玉皇大帝来历

玉皇大帝,道教玉皇大帝来历

玉皇大帝天宫的统治者玉皇大帝,道教将玉皇大帝视为众神 之王,…


周易算命最新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论四季气色: 1、春季(五行属木),…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面相学: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1、金形(一)兼火局,白中带红(微…

国易堂阅读排行
热点专题
Copyright © www.guoyi360.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易堂 | 周易算命 | 易经算命 | 生辰八字 | 算命最准的网站 | 网站地图 | RSS | 鲁ICP备2020040142号-13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