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易学哲学观的第三个特点,是其阴阳相合、中庸和谐的思想。荀氏虽以阳为尊,阴为卑;阳为贵,阴为贱;阳为唱,阴为和,但其并不主张阳对阴绝对的压制,而是认为阴与阳之间应是相合、统一的关系。阴阳相合才能达到中和,这才是事物发展的最好方式、最佳态势。荀氏注《文言》“利者,义之和也”日:
阴阳相合,各得其宜,然后利矣。
认为阴阳相合,事物才能得其所宜,才能有利于发展。荀氏注《贲●彖》“柔来而文刚,故亨”日:
此本泰卦。谓阴从上来,居乾之中,文饰刚道,交于中和,故“亨”也。
以乾坤相交,达到中和,来解释贲卦的亨通之理。荀氏注《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日:
河出于乾,行于地中。阳性欲升,阴性欲承。冯河而上,不用舟航。自地升天,道虽辽远,三体俱上,不能止之,故日“不遐遗”。中,谓五。坤为朋,朋亡而下,则二上居五,而行中和矣。
荀氏首先论证了自然界是乾坤阴阳相交的结果,又论证阳爻属性上升,阴爻属性下降,阳爻上居五位,处上卦之中,最终实现中和状态。
荀氏注《乾.彖》“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日:
乾升于坤,日“云行”。坤降于乾,日“雨施”。乾坤二体成两既济。阴阳和均,和而其正,故日“天下平”
荀氏认为,阴阳通过运动而达到和谐,和谐状态在易卦中最理想的体现是既济卦,既济卦一三五位为阳爻、二四六位为阴爻,阴阳爻既正位又均等,这在社会发展上象征着儒家学说中的最高理想一“天下平’的状态。
总之,作为东汉末期一名希望匡扶王朝政治的大臣、一名心系家国,天下的经学家,荀爽通过对《周易》经传的注解,将哲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易学哲学思想集中表达了对圣王政治和社会理想图景的期盼。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rm/9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