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易传》中曾经反复申述《周易》的三材之道,如《系辞传》说:
“《易》 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说卦传》 说:“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 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 六位而成章。”《系辞传》还说:
“六交之动,三极之道也。”《倜易》 虽然博大精深,但概言之无非就是三材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其实质内容确是讲“性命之理”的,所以《系辞传》说:“ 《易》与天地准,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性 命之理”就是“死生之说”,怎样才能知道生物的“性命”“死生 ”呢?孔子说“乐天知命”。对天道感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天道,就能获得“性命”“死生”的道理。而这正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即中医的“天人合一”观。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又说: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
其具体应用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惟贤人 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灵枢.邪客》 说: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胭;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莫,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胭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三才之道在脉法中也有应用,如《索问三部九候论》说: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
上部地,两颊之动脉;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中部天,手太阴也;
中部地,手阳明也;
中部人,手少阴也。
下部天,足厥阴也;
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人身这三部九候之脉,又与五脏系统各个部位有相应关联。
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这也是我建立《中医外感三部六经说》的根据之一。 孔子三才之道说贯穿于整个中医学之中,就不一叙述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wd/96841.html